第三百三十八章:朱元璋的打算 改票為鈔
“是……,是王爺親手繪製印刷的。”徐妙雲點頭。
徐妙雲心頭微震。
因為這件事,又跟王爺說的吻合上了。
“此物不錯。”朱元璋點頭,他手指輕捻商票,道:“就是分量不夠。”
分量不夠,因為此物只是商票,而非寶鈔。
徐妙雲手心微微出汗,因為她知道皇帝接下來要說的是什麼事情。
朱元璋緩緩道:“咱讓宮裡的將作監做了不少寶鈔。你是知道的,大明缺銅,民間銅錢流通不暢,咱發行寶鈔,也是為了百姓考量。”
說此話時,朱元璋的手指還不停的捻動手裡的商票。
這個東西,他勢在必行!
歷史上,洪武八年朱元璋就設立寶鈔提舉司,專門印刷寶鈔以及發行程式,隨後在官員俸祿上也改成了一份銅錢一份寶鈔。
甚至,在某些賑災場合也使用寶鈔,對商號進行強買強賣,強制使用寶鈔進行交易。
並且朱元璋嘴上說的是為了百姓便利,可實則也是為了皇室以及大明軍備著想。中原歷經宋、元兩朝,在金銀交易上已經趨於成熟,百姓在大數額交易上也是使用金銀居多,大部分百姓和士紳手中都有了一些金銀。
而朱元璋一舉禁止民間金銀交易的詔書下發,改用寶鈔和銅錢施行‘大數用鈔,小數用錢,錢鈔兼行’制度。
這樣一來,百姓士紳手中的金銀只能被迫兌換寶鈔,而朱元璋又規定了寶鈔兌換的比例: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
這樣一來,大量的金銀湧入了朝廷的國庫,朝廷可以用寶鈔掠奪百姓手裡的金銀,而百姓,卻只能拿著一疊紙。
其實到這裡,都還算是合情合理。
畢竟金銀不能作為錢來交易,而朝廷改發寶鈔,若是能夠做到等值兌換,樹立公信力,並不會讓百姓們為難。
可短短二十多年,朝廷無限制的濫印濫發,以及制度不齊全,加上假幣偽鈔的濫用,將朱元璋心心念唸的大明寶鈔給貶成了一堆廢紙。
問題出在這幾點。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準備金。
若是準備金充足,寶鈔即便是貶值也只會造成浮動,而不是一朝一夕變成廢紙。朝廷將金銀給換走了,百姓又不能拿寶鈔換金銀,眼看著市場上流通的寶鈔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就成了廢紙。
“父皇要發行寶鈔……,妙雲沒有意見,只是此事是王爺在主導,兒媳……。”徐妙雲微微躬身,將問題往後拖延。
朱元璋對此只是點了點頭。
老三的性子,確實不能過於強硬。
此時,下面的商人大會也正式開始。
站在臺上的周仁一身青衫,很是端正得體的走了上來,看向下面已經落座的諸多商人,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
這一次的祭奠儀式,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商業會議,主要的內容就是將大同、集寧的產業再次具體化,正規化。比如出關入關商品的關稅,還有損耗的配比。
以及商品出現問題之後的賠付。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商票的運用以及防偽識別。
朱棡為了避免有人使用仿造的假票,在製作商票的過程之中加了明暗兩種紋路,並且使用的是凹版印刷,因為原料使用的是桑皮紙,所以紙面紋路可以拉伸,進而也就造就了凹版印刷。
桑皮紙也就是宋代交子專用的水紋紙,此紙張只產於四川益州,全球第一家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就是宋代用來發行交子的。
用桑皮紙加凹版印刷,最後使用多色套印的辦法。
可以說,這樣的紙鈔,在三十年內,絕對不可能有人能仿造的出來。
因為這是用銅板印刷的,即便是朱棡,都是邀請了全大明最好的雕刻師藉助顯微鏡完成!其中凹版在手指上撫摸的時候會產生明顯的摩擦感。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仿製者摳破頭。
為什麼朱棡要對一個商票如此看重?甚至不惜花費遠超於商票本身價值的錢財來打造這批商票。
因為商票,就是他改變大明幣制的第一招。
經過周仁講述,大同交易所給予商人的條件是豐厚的,便利的!雖然本質上商人還是低人一等的賤籍,但在大同,他們可以得到非常優厚的對待。
這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朱元璋的本意,但想要發展一個地方,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