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你們種過地嗎?
“速速攙扶兩位大人!”朱元璋擺了擺手。
樸不成當即讓內侍將李敏和唐松攙起。
李敏和唐松失魂落魄,彷彿整個人都失去了魂魄一般,如同行屍走肉被內侍架起來。
馮勝嘿嘿一笑:“和人吵架吵成這樣,簡直廢物!還書生呢,比起那些個御史,這群翰林院的廢物差遠了。”
而後,所有人都直視著吳伯宗。
朱元璋此時作何想法?
“吳伯宗,這些當真是晉王所授?”朱元璋眼神打量著吳伯宗,似乎是在取捨什麼東西。
吳伯宗先是點頭,之後又搖頭。
“你要欺君?”朱元璋怒喝一聲。
吳伯宗抬頭,搖頭道:“回陛下,王爺只是教了微臣要敏於行,行路於腳下,方可得真知!若是死認一個道理,不存疑,不懷疑的去讀書,終其一生也只是在先人的步伐之後。”
“至於其他的話,都是微臣自己琢磨出來的,或許不對,或許對。但微臣願花一輩子去嘗試,證明其中的真意。”
朱元璋愣了下。
面前的吳伯宗願以身取義,倒是不失為一種骨氣。
唐玄奘以命相賭求取佛經,霍去病不顧生死直出漠北,不都是以身取義的行為嗎?
難道我大明洪武年,還能出個聖人不成?
朱元璋一直以來在文治上就覺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明百姓的文治和開化不及宋人,不是朱元璋不願意去教學老百姓知識,而是朝廷沒那個能力!沒錢、沒人、沒書本,如何去教,怎麼去教?
但吳伯宗不一樣,他所取義的學問乃是一門腳踏實地的學問。
也就是不需要那麼花錢的學問!
只是這門學問的用處,還需要存疑。
“你如何證明你所想的學問乃是真的?”朱元璋思緒了一番,問道。
吳伯宗抬頭,問道周圍諸人:“敢問諸位,可曾參與耕種?”
聽到這話,朱元璋只是淡淡一笑,隨即自通道:“咱是農民出身,穿開襠褲的時候就下地幹活了,你問咱……。”
朱元璋原本信心滿滿的回答。
可下一秒,朱元璋就意識到不對。
這句話,顯然不是針對他的。
而是……。
朱元璋回頭,背後那些皇宮親衛二代全部臉色有些尷尬。
朱元璋的御前侍衛不少都是武勳家的崽子們,比如鄧銘、湯鼎這些……,跟著朱元璋來大同的,就是一些武勳的庶子,他們沒有爵位繼承,只能靠自己在軍中當值攢點功績。
可此時皇爺回頭看著他們,他們的臉色尷尬起來了。
他們還……真沒種過地。
朱元璋一時語塞,他下意識的轉頭看向吳伯宗,問道:“這和耕地有什麼關係?”
“陛下,臣再問,李公,唐公可曾耕過地?插過秧?育過苗?”
李敏和唐松愣住,李敏嘴硬的道:“毫不相干之事!”
“既然有人沒有耕過地,那是不是說,高居廟堂之上的許多人,都沒有耕過地?”
吳伯宗的話越發放肆起來。
朱元璋馬上就要發怒了。
因為這些話,傷到了老朱的心!
這話不就是說他朱家的子孫們嗎?
吳伯宗緩緩道:“天下人何其多,參與耕種的人何其多,可為何,那些發號施令,勸人耕種的夫子們沒有耕過地?詹御史種過地?沒有!”
“既然沒有種過地,為什麼他寫的勸農書就被人稱讚?一個不知道種地如何種的人,去教一群靠著土地刨食的百姓如何種地,這……可笑嗎?”
“伯宗說勸農書為廢紙,說聖人學問不在書中,是因為這勸農書就是在聖人學問之下寫的,可……伯宗耕過地!”
耕過地?
此時,朱元璋和李敏,以及馮勝都是臉色一變。
耕地?
朱元璋看著吳伯宗泥濘的腳,髒兮兮的身上,這才問道:“你身上的泥,是種地去了?”
吳伯宗點頭,只是緩緩道:“陛下,微臣方才確實是在耕種。身上的泥土也是田裡的土!昔日,晉王說勸農書乃是廢紙,臣亦不信。明明是朝中大夫人人稱讚,無數人拍手叫好的勸農書,怎麼可能是廢紙?臣欲問王爺此中真意,王爺只是交付於臣一些種子,叫臣將種子栽種至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