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民在哪?
李敏幾乎要瘋了。
你瘋了!
“你瘋了!!”
李敏激動的大喝著,他臉色蒼白,他四肢冰涼,幾近凍僵。
他跺著腳,雙手拍著地,一副求爺爺告奶奶的模樣,近乎癲狂的怒吼著:“我不是認你,不認你這個世侄!”
“國無法而不立,無法無天,就是亂世!沒有聖人學問約束世人,世人就……。”
“還是錯了!”吳伯宗搖頭。
李敏再次愣住。
吳伯宗定神,緩緩起身,他此時似乎忘記了這是御前,更忘記了這是什麼場合。他就好似一個農民一樣渾身亂糟糟的,赤腳踩沾滿了泥土,可卻定定的站在原地,好似一杆筆直的標槍。
朱元璋也深深凝眉,他沒有第一時間開口制止吳伯宗,因為他意識到此子之意向頗為不凡。
其次,未免就沒有給自己兒子洗清否認儒學的這個罪名的緣故。
老三將來是要牧守一方的,若是背上一個否認儒學的名號,他的藩國將來怕是很難招賢納才。
朱雄英一直愣愣的站在那,年幼的臉上此時充滿了佩服。
他看著吳伯宗髒兮兮的外表,卻發現這個大哥哥有著非同一般的傲氣。
“祖父祖父……。”
朱雄英拉了拉朱元璋的袖子。
朱元璋轉頭,問道:“怎麼了,大孫?”
“祖父……這個,這個士子……,不,這個大哥哥,似乎說的很有道理。”
朱元璋疑惑。
但朱雄英也只是搖了搖頭:“但孫兒聽不懂……,祖父,孫兒是不是很笨?”
“誰敢這麼說咱大孫?”朱元璋眉頭一挑。
放眼大明,就是放眼天下,誰敢這麼說?
朱雄英沉默下來。
他低著頭,沒有說話。
這時候,吳伯宗繼續道:“不需要!世人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劉邦入主關中,只是跟關中百姓和將士們約法三章,於是關中定!僅僅約法三章,世人便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難道這跟法有什麼關係?百姓需要的不是束縛他們的框架,而是告知他們錯事的代價!而法,不光是約束百姓的工具,更是百姓們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
“歷朝歷代,天下有多少刑名律法?名不知,官更不知!誰都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百姓談及律法色變,皆認為律法乃是官員用刑的器具。而官員不知法,更是欺百姓不知法!膽大妄為的官員隨意捏造律令,欺百姓無知,便可裁決人之生死。”
“律法的根本,在於簡!簡單的律法,百姓牢記於心中,更明白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判官亦一眼便可知人犯何罪。天下人人知律法,知行業相關的律令,便可知法官判決是否合理,如此,方可盡力使得天下公平公正。可若是律法浩瀚如海,晦澀難懂,便成了食之無味的東西。”
“同理,也正是如此,孔孟的學問只是將仁義禮智信給書寫在了書本上。人性之仁愛早已存在,這是人之本性,而非何人所創造!我們該遵循的,是世間自身的道理,無非勤學仁愛而已!”
“李公,你……明白了嗎?”
這一問的,李敏直接呆住。
他是翰林學士,更是江西名儒,清流中的清流,對於國事也向來不在乎,反正只是專心做自己的學問,替聖人著作註解。
可此時被這麼一問,他直接當場呆若木雞。
叫他講學,講解聖人學問,他自然可以洋洋自得高談論闊,以聖人自身為題,展開論述。
可要問他這個,他懵懂了。
愣住了!
他不知道如何解答。
可必須得答。
李敏只是捏著拳頭,恨聲道:“我怎麼明白?聖人的學問都在書中,若是不讀書,如何懂得這些?”
這完全是逃避。
說出這句話,也表示他李敏無言反駁。
吳伯宗此時雙眼放光。
他在這場辯論之中幾乎是碾壓性的將李敏給壓倒。
“論語何其簡單明瞭?後世的大儒,卻將它給寫的複雜無比!使人讀了聖人書,反而不明白聖人的道理。與其去讀數不清的聖賢書,去寫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如像晉王那樣,行萬里路!心中存著天地仁愛,天理良心,以及為民鞠躬盡瘁的理想,去貫徹落實!”
“書本上說愛民,以民為本!那麼,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