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你要毀了你自己
喪心病狂啊!
簡直是喪心病狂!
朱元璋覺得這吳伯宗確實是狂悖了一些。
但……話倒是實話!站在朱元璋這個農民出身的皇帝眼裡,讀書人的文章那是越來越亂七八糟了。每每上奏的摺子沒幾句說到正事上面,全是賣弄文采。
去年浙地處州府知府範志文寫了一封奏摺遞上來,通篇一萬多字,全是廢話,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寫在裡面。哪家的兒媳生了雙胞胎,哪裡的集市又有人賣什麼稀奇的物件……。
總之,半句著調的話都沒有。
朱元璋也是氣的腦仁疼,偏偏這個範志文還是範祖乾的兒子。
範祖幹是和葉儀齊名的浙地大儒,更是以孝行天下的君子。被世人稱為‘純孝先生’,朱元璋也曾向他請教治天下之策,祖幹持‘大學’見,為朱元璋講解治天下的聖人學問。
這不單只是請教學問這麼簡單。
大明初建,大多數文人對朱元璋這個莽夫、杜夫並不待見。認為朱元璋不過草莽出身,哪裡會什麼治國之道,絕非明主。也就是常人所說的:望之不似人君。
有的更傾向於陳友諒這個領導者,有的則是心心念念元朝舊主。
在這樣的環境下,朱元璋想要招賢納士就顯得極為困難了。他手下猛將如雲,各個都是將帥之才。說到謀士,李善長和劉伯溫算是扛鼎者,皆有謀略在心,可堪大用。
而宋濂,詹微,和翰林院那些學士,那都是後面不得不‘臣服’的。
在這種時候,範祖乾和葉儀能來南京為朱元璋‘講課’,某種程度上也是臣服於朱元璋的統治,認可了朱元璋的統治。
自此以後,浙地儒士才紛紛前來投誠。
當然,其中還是運用了一些手段的。
比如那兩百多家不願臣服,企盼王師歸來的亡命之人。
範志文是範祖乾的兒子,別的都是,就是愛絮叨,賣弄文學。每一次寫的摺子都看的朱元璋頭髮,通篇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卻又不能不看。
想到這,朱元璋越發認可吳伯宗這看似大逆不道的發言。
對,就應該是這樣!
文章老百姓看得懂?
李敏跟唐松在那邊指著吳伯宗又是痛罵又是撕心裂肺,什麼‘枉為人子’‘欺師滅祖’‘大逆不道’不要錢的往吳伯宗身上倒。
朱元璋則是回頭問道馮勝:“你看過沒有?”
馮勝正樂呵呵的抱著手看熱鬧呢,好傢伙這文人罵人雖然咬文嚼字的,但看那跟死了親孃一樣的表情,著實是有趣至極!
“啥?”馮勝反問。
朱元璋哼了一聲,隨後問道:“詹微的勸農書。”
當初這勸農書那可是頒佈天下的,各州府縣,只要是有官衙的地方,就必須要讓人進行張貼和宣讀。
馮勝訕訕一笑。
方正的國字臉上稍顯幾分尷尬和窘迫。
這咋說呢?
當時頒佈勸農書的時候,也有官員到自己府上宣讀,不過那時候……自己在後院跟丫鬟們‘捉迷藏’呢。為此,他馮二還得了風寒,幾十年沒得過病的壯漢,罕見的得風寒了。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在後院光著身子瞎跑了。
……
“吳伯宗啊!吳伯宗!!”李敏聲嘶力竭,大聲的怒斥起來。
“你欺師滅……祖啊!你大……逆不道啊!你清……高,你了不起啊!可你別忘了,你吳家是怎麼有的今天!是聖人,是儒學!”
吳伯宗此時面色如常,彷彿周圍一切都和自己沒有半點關係。
他宛如陷入了清靈之境。
臉色嚴肅的反問道:“是聖人嗎?是儒學嗎?”
“不!”
不?
唐松心裡咯噔一聲。
“不是……不是聖人?你……你要!你要毀了你自己!你這個畜生!”李敏破口大罵。
吳伯宗若是單純欺師滅祖還好點。
可如今,他居然否認聖人的學問。
這一下,就連朱元璋臉上也掛不住了。
因為以儒學為國學正道已經是定了性的,從開國之初就是如此。明代不像唐宋,諸多文化糾纏。唐代以道教為國教,道佛儒三家各自佔據一定的受眾群體。
宋代雖以儒學為正統,但是在儒學之下還誕生了諸多派系,其他的一些道統也並非沒有生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