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7章 無法自拔的楊憲

第三百六十七章:無法自拔的楊憲

戰敗的訊息擴散開來,百姓們對浮屠營也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懷疑。

昔日那個立下不世之功的浮屠營,難道真的消亡了嗎?

而隨著盛庸刀斬侍郎的事件傳開,再經由那些所謂的清流傳播,而後又以訛傳訛下來,變成了浮屠營將士驕縱自滿,打了敗仗還斬殺上官。

態度,極為惡劣!

但不管如何,浮屠營被刑部收監,六百多人回到京城,沒有鮮花沒有掌聲,連家人都沒見到,就被直接關在了刑部大牢。

楊憲也匆匆回到相國府。

“老爺,有老家的學子前來拜見。”

管家上前說道。

楊憲點了點頭,隨後道:“帶去正堂。”

正堂之中,楊憲見到了那個來自浙地的年輕學子。

其實說是年輕,但年齡和楊憲也不過相差十歲。但兩人身份地位相差太多,可謂是天南地北!

一個是當朝監國,目前的權勢頂點!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可定生死。

一個只是心中抱負無處施展的書生,一介白身,毫無權勢。

來者名叫花綸,在仁和是個挺有名的才子。

其最出名的便是那張俊朗的臉蛋,頗有一種詩詞之中‘春光嬌面秋月眉’的模樣,也就是常人所說的男面女相。

花綸在楊憲面前行禮參拜之後,便將自己所作的經義交給楊憲一觀。

“這是你作的?”楊憲看著手裡的經義,問道。

花綸點頭,恭敬的回答:“是,相國,這是學生所作!”

楊憲本來已經看到了一半,但是在花綸回答之後,又翻過手將冊子的署名看了一遍。

這位杭州學子所寫的策論,核心思想是‘陳漠南棄留利害疏’。

文中以北宋時期的宋遼局勢舉例,而後延伸到聯金滅遼的國策上,指出歷史上最有名的‘徙戎論’。

徙戎論是出自西晉時期官員江統的一部政治著作,其主要主張是應該將內遷關中的遊牧族群遷出關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久而久之必生禍害。

這篇策論,有讓人拍手叫好之處。

尤其是利用宋遼局勢引出徙戎論,更是無聲的將北宋的結局用來敲擊世人的心門。讓人們反思當前這種漢人、色目人、草原人不分的局勢下,是否會存在敵人滲透的情況?

楊憲看的連連點頭,但對於其中的文章內在並不在乎。

身為大明的相國,他自然能夠看得出花綸這純粹是讀書讀傻了。

江統在提出徙戎論時,西晉國內的腐朽與八王之亂已經徹底摧毀了國家,說是國家,不如說是一個名頭掛在那,誰也不願意弒君。

但拿徙戎論出來比較當今天下,難道是擔心陛下手裡的刀不夠利索?

大明這兩年增添了二十萬軍士,猛將更是層出不窮!

天下已定,雄主在位。

換成現在的國力去北宋時期,皇帝能把遼帝跟金帝的褲衩子給扒了。

但是……。

楊憲看了一眼花綸。

而後,看著花綸念道:“寶劍鋒從磨礪出啊!”

寶劍!

對,花綸就是一把寶劍。

楊憲微微一笑,隨後很是優雅的將冊子放在一旁,點頭道:“你的策論作的不錯,你的老師是誰?”

“回相國,學生恩師只是杭州城一教書先生……。”

“誒!知道知道名號總是好的。”楊憲淡淡一笑。

“尊師為我大明培育出如此國之棟樑,讓本相十分敬佩啊。”

花綸一下子有些激動起來。

楊相國這話,難道是說自己的策論寫的好?

豈不是說,自己飛黃騰達的日子到了?

也難怪花綸如此高興。

洪武六年起,大明便不再舉行科舉,改成了薦舉制,凡四品官員以上皆可薦舉賢才。

而薦舉人其實也就是保舉人,薦舉人的級別越高,被薦舉的學子在官場上地位也就不一樣。花綸十分自信,他看不上尋常三四品官的舉薦,而是想著由相國楊憲舉薦自己。

只要楊憲這條路走得通,花綸便可平步青雲!

楊憲將花綸的策論收下,讓他三天之後的傍晚再來拜會。

花綸自然是千恩萬謝之後告辭離去。

楊憲回到正堂坐下坐下,這才收斂了自己臉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