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在大臣眼中,在看官眼中的‘蠢事’。
現如今大明朝的情況跟元末時不一樣,想要當皇帝走的路也不是一條路!
元末時,朱元璋所行的道路是拉攏民心,親近武人,以金戈鐵馬立國。這是亂世的梟雄之道。
另一條路,如今的情況,類似於唐朝李世民的情況。
但李世民尊官員而親武人,滿朝文武百官半數是他的人。其欲要謀反之時,一呼百應!
並且,李世民多次拒絕出京,賴在長安不肯離開。
但晉王呢?
一聲不吭,走的瀟瀟灑灑。
胡惟庸也看不透這個晉王了。
他的能力不遜色於任何人,甚至在手段上,不弱於太子!但他似乎真的沒有那個心思。
換做自己……
胡惟庸內心很活躍,也生出了一種奇怪的想法。
若是……,若是晉王親近自己……
……
雖然奇怪於晉王的做法,但是百官還是毫不留情的彈劾晉王濫用王權,殘殺地方官員。
“陛下,班用吉若真有罪孽,也該由吏部主審,三司陪同審理其罪行,依法論處!而不是由晉王斬殺!”御史周通說道。
朱元璋凝眉注視。
這周通老早就彈劾過淮西人,如今又站出來彈劾晉王。
在朝幾年,除了這幾次彈劾就別無他用。
朝廷還花著錢養著這蠢貨。
老朱感覺自己好虧。
朝堂上這一次出奇的沒有爭論!
因為晉王此舉不光是讓文官脖子涼颼颼,也讓武將感受到了威脅,萬一哪天打仗,他們身為元帥、將軍,軍中又有皇子,那該聽誰的?
皇子干涉當地最高官員行政權威這個先例,不能破!
正在老朱聽得不勝其煩的時候,又有腳步聲傳來。
剛剛準備站出來的馮勝被李文忠一把拉住。
李文忠擠眉弄眼的看著馮勝,道:“二哥,你還沒習慣啊,每次彈劾晉王到了關鍵時刻,就有人出來救場!聽老弟的,咱歇歇!”
馮勝愣在原地半天。
但隨即點頭。
老李這話不假,每次朝中彈劾晉王,一下子就有訊息傳來。
這時候,殿中的信使已經到了御前,跪地高舉手中的信件:“啟奏陛下,太子殿下於山西太原傳回奏報!”
馮勝轉頭看向李文忠。
李文忠老氣橫秋的拍了拍馮勝的肩膀,賊兮兮的朝著自己豎起大拇指。
瞧見沒,這就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