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總算走得還比較踏實。
想到這裡,伊海濤當然要躊躇滿志:有測評推薦的**基礎,有南書記和喬省長的賞識器重,再有葉慶平在省委組織部長林國棟面前幫著說上一兩句好話,何愁青原市長的寶座不是我伊海濤的。
但是,他非常明白,儘管內心十分高興,表面上還必須要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把喜悅藏在心底,繼續向市長寶座發起最後的衝刺。
這就是官場,這就是政治。
在官場中你永遠不可能喜形於色,否則,你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官員,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第618章 螳螂捕蟬
返回青原的路上,伊海濤坐在後座上閉目養神,身體放鬆了,腦子裡卻一刻也沒有停止轉動,回味著與喬明松見面時說過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楚天舒透過後視鏡一直在觀察伊海濤的神情,他的臉上泛著光,嘴角微微牽動,手自然交叉放在了稍稍發福的肚子上,兩腿叉開,怡然自得地仰靠在座椅上。
這種情形,和來時的興奮緊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以肯定,這一次會談獲得了成功!
突然,萬國良按響了喇叭。
楚天舒抬頭看了一眼,路上並沒有任何狀況。
他低聲問道:“老萬,怎麼回事?”
萬國良用大拇指往後一指,說:“5號車剛剛過去了。”
楚天舒回過頭去看,一輛奧迪車朝著臨江的方向在飛馳。
司機對車輛的敏感性是天生的,兩車相錯只是一瞬間的事,但是,萬國良卻能一眼就看出來,剛才開過去的是小車班裡的5號車。
所謂5號車,是唐逸夫的專車。
正在假寐的伊海濤心裡不免一驚:唐逸夫去省城幹什麼?
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朱敏文知道自己在臨江,多半會安排自己去辦,不會另外再把唐逸夫派出來。想到這,伊海濤馬上感到了一絲危機和不祥:唐逸夫也是衝著市長的寶座而去的!
在市長人選沒有確定之前,凡是有條件的人,誰都不會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機會。覬覦市長寶座的不僅是自己,還大有人在,而在民*主測評和推薦中與自己並駕齊驅的唐逸夫,心裡也肯定裝滿了如他一樣的希望與寄託。
現在還遠沒有到彈冠相慶的時候。伊海濤不由得暗暗告誡自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不能掉以輕心啊。
雖然伊海濤始終沒有睜開眼睛,但是,楚天舒從他臉上的表情由輕鬆而嚴峻也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山雨欲來的風聲滿樓。
不錯,唐逸夫急匆匆的趕往臨江,是因為他在青原已經坐不住了!
半個小時之前,何天影打電話告訴他,省長喬明松專門約見了伊海濤。
唐逸夫第一個反應就是:大事不妙。
自從省委組織部考察小組返回臨江之後,唐逸夫從何天影那裡打探到了這一次民*主測評和推薦的結果:伊海濤以微弱的優勢保持著領先。
這個結果大大出乎唐逸夫的意外。
在他看來,雖然伊海濤處於召集政府工作的有利位置,但自己在青原經營了幾十年,有著伊海濤完全不可比擬的雄厚基礎,在這次**調查的賽跑中,不說要拉開伊海濤很大的差距,至少不應該會落後啊。
每每想到這些,唐逸夫就會恨上楚天舒。
在測評與推薦期間,楚天舒在暗中大肆活動,為伊海濤博取**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這一切,事後還是傳到了唐逸夫的耳朵裡。
此時,唐逸夫恨完了楚天舒,忍不住又要恨申國章和黃如山之流,如果他們能有楚天舒一半的能力和忠心,自己也不至於在這場**競爭中落敗了。
這個結果,極大地打擊了唐逸夫的自信心,連日來,他一直打不起精神,心裡總感覺空蕩蕩的,像失去了什麼似的。細細一想,他究竟失去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失去,只不過是他想要的結果沒有得到,讓伊海濤逆襲成功了。
可是,在唐逸夫的邏輯裡,沒有得到就等於失去了!
緊接著,伊海濤的文章出現在了《理論與實踐》的頭版位子上,唐逸夫的心態失衡了,而何天影的這個電話,幾乎徹底粉碎了他的夢想。
唐逸夫再也坐不住了,這不僅僅因為一個升遷的機會即將失去,更主要的是讓一個書生輕輕鬆鬆就擊敗了,他感到十分的窩囊,甚至是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