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但是,要真正獲得領導的欣賞和認可,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法是,在思想認識上與領導保持高度的一致。
這也說明,伊海濤和楚天舒在家裡的功課做得很充分,很細緻,很準確,較好地把握住了喬明松的思維脈搏。
伊海濤不斷地點頭,快速在筆記本上記住了喬明松的講話。
喬明松接著說:“一個地方的領導幹部,不抓出政績來是肯定不行的,關鍵是看他如何去抓政績,抓出了什麼樣的政績,能給當地帶來多大的財富,能讓百姓得到多大的實惠,能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喬省長,您說的太對了,我一定遵照您的指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並貫徹到今後的工作中去。”伊海濤埋著頭,走筆如飛。
“海濤,今天我們是互相交流和探討,不是什麼重要指示,不用那麼認真地做記錄。”喬明松擺了擺手,笑著轉換了話題,他說:“沿江商貿圈的建設目前進展得怎麼樣了?”
伊海濤停下筆,抬起頭來說:“喬省長,進展還比較順利。由於此前考慮不周,新增專案在水利規劃上遇到了小小的麻煩,我們正在積極向省水利部門彙報,爭取儘快解決。”
“好,我知道了,一會兒我問問什麼情況,如果沒有大的原則問題,我會請水利部門協調解決的。”喬明松在他的筆記本上記了一筆。
伊海濤說:“謝謝喬省長的關心。”
喬明松突然問:“海濤,對於下一步工作,你有什麼打算和設想?”
伊海濤的心不由得加快了跳動,說:“喬省長,我有過一些思考,可能還不是很成熟。”
喬明松和藹地說:“海濤,不要有顧慮,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嘛,今天就是一般的交流,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敞開了說,不成熟也沒關係,有思考總比沒思考強嘛。”
伊海濤坐直了身子,眼睛盯著喬明松,認真地說:“喬省長,我向您彙報,我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沿江商貿圈的建設,然後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青原農村經濟發展上來。”
喬明松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伊海濤說:“農業是青原的立市之本,青原經濟的發展,不能總依靠建設投入來支撐,因為建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與其貪大求快,不如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如果能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培育出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農業經濟模式,推動青原農村建設朝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終於切入了正題,伊海濤的準備是充分的,所以,他的侃侃而談顯得信心十足,同時,也很隱晦地表達出了希望能有機會更上一個臺階的願望。
“海濤,你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喬明松立即給予了肯定,他說:“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幾乎所有的領導都在思考這一問題,又始終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為什麼?說穿了誰都明白,農業發展的速度太慢,就算有十倍百倍的增長,相對於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總量和增量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們東南省是農村大省,有大量的農業人口,還有不少的貧困地區,我認為,當前衡量一個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首先要看他能不能把農業抓好,把農村經濟搞上去,有效地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
伊海濤說:“我認為,農村要富起來,比城市相對容易一些。城市的人口密集,就算投入再大,平攤到每個人頭上,就沒幾個錢。農村則不同,一是起點低,二是資源還算豐富,只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再有好的扶持政策,在相對短的時間裡,投入相對少的資金,就可以讓農村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這些觀點和理論,在文章中已經有過專門的論述,所以,伊海濤談起來就頭頭是道了。
喬明松拿出了最新一期的《理論與實踐》雜誌,就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和設想與伊海濤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兩人的談話超過了預定的二十分鐘,足足談了半個多小時,直到秘書來提醒喬省長還有另外的活動安排,兩個人還意猶未盡,談話才不得不結束。
“海濤,好好幹!”告辭的時候,喬明松與伊海濤親切握手。
伊海濤明顯感覺得到,喬明松的手溫暖而有力!
從省長辦公室告辭出來,伊海濤才發現兩腋和後背都已滲出了冷汗,一陣輕風拂來,禁不住打了一個冷戰,他不覺暗生感慨。
喬省長最後的一句囑託,蘊含著無限的想象空間,給了他極大的期待和希望。
召集政府工作以來所走的每一步都堪稱步步驚心,能走到現在這一步,耗費了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