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專案的建設工地走出來,南延平一行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片正在組織拆遷的地段,南延平又問,敏文書記,沿江商貿圈的建設已經動工了,這塊地又作何打算?
朱敏文說,這是準備追加建設的一個主題公園和一家五星級賓館的專案用地,屬於沿江商貿圈的配套工程,正在辦理相關手續,爭取年內能夠動工。
南延平停住了腳步,問道,突然追加新的建設專案,符合青原市的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嗎?
朱敏文還在思考南延平前面提出的幾個問題,冷不丁又被問到了追加專案是否符合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他的心裡就更有些打鼓,畢竟追加專案是擎天置業提出來的,目前還在辦理相關手續,朱敏文擔心扯出其他的問題,一下就被問住了,只能含糊地回答,應該是論證過的。
事實上,朱敏文混跡官場幾十年,的確不應該是這種應變能力,但是,他對南延平此次突擊考察調研會錯了意。
他認為,以江北開發區和沿江商貿圈取得的成績,給樂騰市做榜樣綽綽有餘,滿懷著信心是要得表揚的,迎接考察調研的準備也是從突出成績的角度來定位的,對可能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思考得不多,思想準備不夠充分。
再加上南延平完全不按朱敏文預定的套路出牌,提出的好幾個問題都比較尖銳和敏感,所以,朱敏文一時措手不及,回答問題的思路一下子全被打亂了,才出現了現在這種應對困難的狀況。
既然朱敏文回答得不盡如人意,南延平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召集政府工作的伊海濤。
這時,向晚晴指揮攝像師調整了遠近的機位,幾臺攝像機的鏡頭同時對準了伊海濤與南延平對話的場面。
伊海濤上前兩步,站到了南延平的面前,回答說:“南書記,沿江商貿圈建設專案確立之後,我們組織國內外專家進行過幾次研究論證,單獨從這個專案來看,沿江商貿圈的設計是與整個青原的文化氣息相融合的,但是,跳出沿江商貿圈來看,就會發現沿江一帶的建築輪廓線不夠清晰,不能形成特徵明顯的城市天際線,所以,我們根據專家的建議,追加了主題公園和五星級賓館的配套工程,力爭將整個沿江風光帶打造成青原市的地標性建築群。”
伊海濤在回答的過程中,南延平頻頻點頭。
第503章 巧妙應答
伊海濤一直主抓沿江商貿圈和江北開發區的建設,對整個過程可謂是瞭如指掌,一般性的問題根本用不著準備,等到朱敏文被南延平問得張口結舌時,楚天舒幫他總結提煉出來的關鍵詞就湧上了腦海,只等著有機會直接向南延平彙報了。
正好,南延平的目光注視過來,伊海濤就順勢上前,說出了一套其他人幾乎聞所未聞的城市建設新概念,恰到好處地契合了南延平正在思考和研究的城市化建設的新思維和新理念。
這就是楚天舒昨天夜裡研究分析出來的成果。
一開始,包括丁和平和胡青山在內的大多數都沒有聽明白伊海濤所說的那些新鮮名詞是什麼意思,南延平也看出了他們的困惑,便有意透過伊海濤之口來進行一個培訓和宣傳,於是要求伊海濤當場對著規劃效果圖進行講解。
伊海濤學的就是土木專業,又在交通規劃設計院工作過,但是,他並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而是舉例說,我們看到***會想到北京,這個***就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附近的長安街上幾乎沒有高大的建築,這是為什麼呢?是首都沒錢嗎?不是。單純是出於保持古建築風貌嗎?我看也不是。
南延平笑道,海濤市長,你就別賣關子了,告訴大家是為什麼吧。
“是為了保護北京唯一的僅有的建築輪廓線。”伊海濤說完,又補充道:“換言之,如果把鏡頭拉遠,除了十里長街,拍攝北京其他的地方,我們從圖片上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看不出來這是北京還是別的什麼城市。”
南延平問道:“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北京缺少一條明確清晰的城市天際線。”伊海濤說:“北京現在多了一個鳥巢,但那還是地標性建築,依然沒有形成北京新的建築輪廓線,也沒有由此而誕生北京的城市天際線。”
這個時候,南延平成了一個耐心的助教,他問道:“海濤,那你講講,城市天際線又是什麼?”
伊海濤說:“城市天際線,又稱城市全景。通俗地說,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個地方,向四周環顧,天地相交的那一條輪廓線就是天際線。天際線也被作為城市整體結構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