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就來青原市考察調研江北開發區和沿江商貿圈的建設,還讓樂騰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和常務副市長跟著來學習取經,所幸樂騰市是副地級市,比青原低了半格,否則的話,樂騰市的幾位頭頭臉上真的掛不住,尤其是主抓工業園區建設的常務副市長溫啟雄,這人丟得就更大了。
南延平不讓朱敏文匯報,要邊看邊聊,朱敏文便收起了彙報材料,笑著問,南書記,那我們先去看看工地吧。
一行人出了會議室,朝江邊走去。
按照規矩,伊海濤走在第五位,前面分別是省委書記南延平,省委秘書長丁和平、市委書記朱敏文、省商務廳廳長鬍青山。
曾幾何時,青原市這座歷史名城還沉醉在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色古香中不能自拔。不多不少的名勝古蹟,不多不少的歷史傳說,不多不少的名人軼事,給它帶來了不多不少的榮耀,也使它一度故步自封。
忽然有一天早上一覺醒來,發現周邊的臨江市、樂騰市都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城在改造,新城區在擴建,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青原市落後了。
於是,從朱敏文擔任市長這幾年來,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
沿江商貿圈建設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隆重登場了。
前期的投資開發專案已經交給了擎天置業,沿街的道路用圍牆遮擋了起來,雪白的牆體上是青原市兒童手繪的宣傳畫,描繪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彰顯出青原市文明工地建設的新意,獲得了南延平等人的讚賞。
工地上機聲隆隆,施工人員忙碌有序。
放眼看去,整個工地就像一鍋沸騰了的開水,而每一個忙碌中的身影就像開水中的一個分子,正是這一個個分子的組合,構成了沿江商貿圈沸騰的建設場面。
視察的時候,省委書記南延平不斷地在問問題,朱敏文按照楚天舒的彙報材料備了課,對於類似於佔地面積多少,工程投資規模大小,建成之後的預期收益等等之類的問題,回答得流利自如。
但是,朱敏文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有點自作聰明,他時不時跳出沿江商貿圈的建設,延伸到全市年度gdp的增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效,社會和諧穩定為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等等方面,語氣和神采都多少帶著點沾沾自喜。
說一兩次也就罷了,說得回數多了,南延平就對他這種顯擺政績的做法不是太滿意。
南延平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期間,發生了一起火災事故吧。
突然說到這麼個敏感的話題,朱敏文顯示手足無措,說,哦,這事公安機關已經有了正式結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引起的意外失火,我們正在採取有力措施,儘量減少和消除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南延平又問,棚戶區的居民是如何安置的?
朱敏文還在思考如何向南延平解釋火災事故,沒想到他又會問起棚戶區居民安置的事,正考慮該怎麼回答,南延平又開口了,說,商貿圈的定位要找準啊。
此時,朱敏文完全趕不上南延平的思維。
剛才,南延平問起棚戶區居民的安置,朱敏文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正在措詞的時候,南延平又丟擲了一個商貿圈定位的問題,朱敏文思路剛轉過來,南延平又跳開了,問,儀表廠和造紙廠的整體搬遷重建和棚戶區改造拆遷當時遇到的阻力挺大吧?
對於這個問題,朱敏文下意識就回答了一個“阻力確實不小”,卻一時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
南延平又說,沿江風光帶建設資金落實到位了嗎?
一會兒時間,南延平竟一連提出了幾個問題,朱敏文被問糊塗了,其實拆遷涉及到錢坤**案,建設資金涉及到對擎天置業的信貸支援,都相對比較敏感,朱敏文不知到底該如何回答才好。
南延平調任東南省委書記不久,對各地市縣的主要領導幹部還不是太瞭解,每次出來,提的是考察調研經濟工作,其實也有考察各地市縣主要負責人的意圖。
這種跳躍式提問也是他考察干部的一種方式。
他雲遮霧罩地提出一大堆問題,其實哪一個都不需要你回答,只是要將被問話的人搞昏頭,讓他心裡產生不安,然後再回到正題上來,考察負責人應對複雜局面的應變反應和掌控全域性的領導駕馭能力。
朱敏文對南延平的這種提問方式明顯不太適應,他不知道該回答南延平的哪個問題,只好極度不安地跟在南延平的身後,不再將話題扯遠,只好就事論事地如實回答南延平提到的問題。
從沿江商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