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沖刷下不斷坍塌,橋體逐漸下沉並有斷裂,橋面的石板上鋪的水泥,被碾壓得支離破碎,有的地方已經看得見下面的石板,車輛過往十分危險。
在這幾年的南嶺縣**上,大柳樹鄉和紫楊鄉多次聯合提出要修橋修路,但財政局長彭寶鑾說,縣財政本來就捉襟見肘,拿不出錢來幫他們修橋修路。
於是,主管建設的副縣長白存禮就採取了拖的方式,讓兩個鄉配合縣城建局先拿方案,做個預算。
修路容易,把原來的路面硬化一下就可以了,錢也相對花得少。
但修橋就比較複雜,最後經過市裡和省裡的專家論證,建議在石板橋旁邊再建一座新橋,這樣既保護了歷史遺存,又不影響當前的道路通行。
兩項預算費用大約分別是二十萬和八十萬,共計是一百萬。
一百萬對南嶺縣來說幾乎就是個天文數字,馬興旺主持開會一討論,上來就遭到了付大木的反對,說全縣有十幾個鄉鎮,各有各的困難,如果個個都向縣裡伸手,縣財政根本承受不了,不能助長這股歪風。
付大木定了調調,原本持支援態度的茅興東、李太和、遲瑞豐等人也不敢再多說了,討論的結果是,縣裡暫時拿不出錢來,讓鄉里自己想辦法。
鄉里找過浮雲石礦場和大通公司。
但浮雲石礦場說,我們已經把杏林鄉與村民共用的道路硬化了,石板橋和剩下的路與他們無關,要找也只能找大通公司。大通公司也堅決不肯出這兩筆錢,他們說,我們向縣裡交過了養路費和各項稅費,每年還拿五萬塊錢出來交給兩個鄉,作為路橋維修的費用,不可能再拿錢出來修橋修路了。
五萬塊錢是杯水車薪,只夠每年填補被翻斗車壓出來的坑坑窪窪。
無奈,兩個鄉就商量,決定由兩個鄉的村民每戶攤錢集資修橋修路,但兩個鄉立場不同,意見得不到統一,大柳樹鄉的村民提出應該先修通往縣城的公路,紫楊鄉的村民則堅持集資的錢應該先修橋。
雙方有爭議,集資的事也只好作罷。
沒有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