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是不遠處舞池中人群的宣洩。很簡單的原因,我們就會對某種事物有了好感。洋溢不止的笑容和奶油的香氣,在小女孩的記憶中留下一絲一縷,只覺得是很輕快的愉悅。即使張愛玲沒有喜歡跳舞,對舞蹈也是不會太反感的。
張愛玲小說中有很多地方提到跳交際舞的場景。小時候的一篇《理想中的理想村》中,山頂山也是有“一所精緻的跳舞廳”。她便是預設了舞蹈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張愛玲在《談舞蹈》中講,“中國是沒有跳舞的國家”,也便是有了“浩浩蕩蕩的國土,而沒有山水歡呼拍手的氣象,千年萬代的靜止,想起來是有可怕的”(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蒼涼的想法。
張愛玲的年代,舊社會沒有遠去,新社會還遙不可及,但是卻猛烈地衝擊著人們的心牆。上海更是個孤島,漩渦的中心。新舊思想在這裡激烈地鬥爭。
中西方文化很大的糾結點在於女人的地位。張愛玲出身舊式家庭卻是早早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作為“職業女性”的她,女人獨立平等的思想怕是在潛意識裡就有穩穩當當的地位了。
交際舞在社交場合中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但,舞技好的女人在那個年代怕是都沒有得到什麼好的名聲, 不用說舞廳的舞女,就連是出沒各種高階場合的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