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憊�緪a寧生請將中國官報照常給費。旋復來電,謂“自十月初三日為始,所有中國頭等官報由大北電線寄發者,須照章付足電資,方為發報”等語。
十六年,薛福成議與大北及大東公司訂立合同。初,大北與大東慮我與俄接陸線奪其水線之利,故原訂明滬、福、廈有水線處,貼中國十分之一,其餘各口出洋報費,悉歸華局續議,並允報效海線官電之費。嗣因各國並俄使牽制,以致久擱。至是,由福成另議,祗讓官電費,不要貼價,歲銀十萬圓。
和蘭,明史作“荷蘭”,歐羅巴濱海之國。清順治十年,因廣東巡撫請於朝,原備外籓、修職貢。十三年,齎表請朝貢,部議五年一貢,詔改八年一貢,以示柔遠。十八年,鄭成功攻臺灣,逐和蘭而取其地,詔徙沿海居民,嚴海禁。康熙二年夏六月,和人始由廣東入貢:刀劍八,皆可屈伸;馬四,鳳膺鶴脛,能迅走。二十二年,和蘭以助剿鄭氏功,首請開海禁通市,許之。乾隆元年冬十月,裁減和蘭稅額。初,和蘭通商粵省,納稅甚輕,後另抽加一稅。至是,諭曰:“朕聞外洋紅毛夾板船到廣,泊於黃埔,起所帶砲位,然後交易,俟交易事竣,再行給還。至輸稅之法,每船按樑頭徵銀二千兩左右,再照則抽貨物之稅,此向例也。近來砲位聽其安置船中,而於額稅之外,將伊所帶置貨現銀另抽加一之稅,名曰繳送,殊與舊例不符。朕思從前洋船到廣,既有起砲之例,仍當遵守。至加添繳送銀兩,尤非嘉惠遠人之意。”命照舊例裁減,並諭各洋人知之。
同治二年秋八月,與和蘭立約。和蘭與中國通商最早,至是見西洋諸國踵至,亦來天津援請立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以聞,朝議許之,即命崇厚在津與其使臣訂和約十六款。初和蘭使送來約稿,皆照英、法各國及參用續立之布、西、丹國等條約、章程,分別各款請議。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答以現在各口通商,均有定章,不必多列條款。和使亦允刪減,惟前往京師、南京通商,並內地傳教、減稅,暨在京互換條約各節,以和文為正義。爭論久之,始允刪去。而於稅則一層,許另立一款,議明各國稅則屆重修之年,和國亦許重修。並與照會,言將來重修稅則時,亦應按照價值秉公增減。遂定議:一,通使;二,海舶通商;三,遊歷;四,傳教;六、八至十二,關稅;六、七,交涉案件;十三,交際議文;十四,行移文書各用本國文字;十五,利益均霑;十六,批准一年內換約。此與和蘭立約之始。三年五月,和公使礬大何文以換約期將屆,遣員伯飛鯉詣天津三口通商大臣,請在廣東省城換約。崇厚以所請符原議,奏請簡員往。朝廷命廣東巡撫郭嵩燾為換約大臣。屆期,和使僅以鈔錄副本上。嵩燾駮令取原本再定換約期。逾年始換。
十年四月,出使各國大臣志剛、孫家穀詣和蘭呈遞國書。十二年四月,和蘭公使費果蓀來華呈遞國書,總署允與各國使臣同覲見,禮節亦如之。光緒七年,和使牒中國,稱本國將於光緒九年夏在都城亞摩斯德爾登等處設立衒奇公會,請中國與各國同入會,許之。是年,以候補道三品卿銜李鳳苞充德義和奧四國出使大臣,此為和蘭遣使之始。八年二月,和使費果蓀復將衒奇會章程,及增擬華商赴會章程,並開中國物產及工藝奇巧製造等件,請其會集運往。總署飭各海關照辦。十一年,出使大臣許景澄如和蘭遞國書。十三年,許景澄出使期滿,以內閣學士洪鈞代之。
是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特派副將王榮和、知府餘瓗先往和蘭所屬南洋各島調查,和蘭不允。前出使大臣許景澄與和外部辯論,以遊歷為名,和始允行。既返,張之洞上疏請設領事,略謂:“日裡有華工萬餘眾,噶羅巴華民七萬餘眾,其附近之波哥內埠、文丁內埠、以及三寶壠、與疏羅、及麥裡芬、及泗裡末、及惹加,皆和屬地,華人二十餘萬眾,宜設總副領事以資保護。”旋議從緩。
二十年,出使大臣許景澄請禁機器進口,牒和蘭外部,略謂:“外洋各項機器,除中國自購併託洋商代購外,其洋商自行販運機器,查系無�兒華民生計性命之物,酌照稅則不載之貨估價值百抽五,準其進口。若洋商販運機器有礙華民生計性命者,皆不準進口。”二十一年,命許景澄遞萬壽致謝國書。二十四年,以候補四品京堂呂海寰充出使德國大臣,兼充和、奧兩國公使。二十五年,各國在和都海牙設保和公會,和使牒中國請入會,許之。旋派前駐俄使臣楊儒赴會。又推廣紅十字會、水戰條約,請用御寶,由駐俄使臣胡惟德轉送和政府。
二十七年,呂海寰以和屬南洋各島虐待華民,乃上言:“和屬南洋各島開埠最早,華民往彼謀生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