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塑系主任。創辦《美育》雜誌;後赴廣州塑像,並在廣州美術學院工作,1936年任該校校長。40年代後期,幾次出任外交官員,遠在國外,後移居美國紐約,1976年去世。

被譽為中國象徵主義“第一詩人”和“中國雕塑界之泰斗”的李金髮無論在20世紀新詩史上或是雕塑史上都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歷來對李氏的研究多各執一端。研究詩人的李金髮和研究雕塑家的李金髮在兩個互不關聯的領域裡平行展開。於是,活生生一個李金髮被一分為二,見其詩人一面者因其20年代那批怪模怪樣的詩作而稱之為“詩怪”;(3)見其雕塑家一面者,則因其學成回國後在中國白紙一張的雕塑界拓荒創業而稱之為“泰斗”。然而“詩怪”與“泰斗”判若兩人,兩種身份各行其是。一個完整的包含多個側面的自相矛盾的李金髮似乎沒有真正進入研究者的視域之中,一些重要現象也因此而被遮蔽。比如:在20世紀的中國,涉足兩個以上藝術門類的文學藝術家比比皆是,在不同的領域,他們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拓展著自己的空間。多數情況下,藝術家所兼具的兩種藝術身份往往互相涵養,精神氣息相通相融,相得益彰。像既是畫家又是文學家的豐子愷、凌叔華、葉淺予等就是這樣。而李金髮的情況卻有些例外。

李氏20年代涉足中國文藝界。當其時無論新詩領域或是雕塑領域都存有大片空白地帶。有所不同的是,新詩背後,站著有幾千年傳統的優秀而強大的古體詩巨人。無時無刻不處在這個“巨人”的陰影之下,新詩人所面臨的不是“創業”的艱難而是“轉型”的焦慮及壓力。不蹈前人舊轍而重創一種新詩的體式,這是20年代新詩人必需面對的最大難題。一切剛剛起步,如何用現代漢語重造一個詩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