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具有生命,形體和壽命就已經固定,它們相互依存,從生到死不會再改變。動物界蠕動飛行的蟲子能變化,是因為它們本性所致,但不因此而能增加壽命。希望人像它們那樣能變化形體,無意乎想讓人成為短命的動物,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至於修道服藥可以改變人的形體,成為“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而“千歲不死”的仙人的說法,王充認為,那是妄言,不可信。
【原文】
7·1人稟元氣於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者用土為簋廉(1),冶者用銅為柈杅矣(2),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與形骸相抱(3),生死與期節相須(4)。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以陶冶言之,人命短長,可得論也。
【註釋】
(1)土:疑“埴”的壞字。下文有“陶者有埴簋廡”可證。埴(h0直):粘土。簋(gu!鬼):古代裝食物的器皿。廉:疑係“廡(廡)”之形誤。下同。廡(w(伍):通“甒”(w(伍),古代裝酒的陶器。
(2)柈(p2n盤):通“盤”,盤子。杅(y(魚):同“盂”,盛水的器皿。
(3)骸(h2i孩):軀體。形骸:指形體。抱:存。
(4)期節:期限。這裡指命中註定的壽限。須:等待。這裡是等同,一致的意思。
【譯文】
人從天那兒承受了元氣,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高矮不同的形體,就像製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