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太陽從門照亮屋子一樣;用傳書來幫助學習,就像有了窗戶一樣。各家的學說,能使人通曉道義明白事理,不只是開個窗,讓陽光照進屋可比。所以陽光照進屋內,就像道義學術照亮了胸中。開啟門讓陽光進屋,坐在高大的堂屋裡,登上樓臺的最高處,看周圍人家的庭院,這是人們所希望的。閉門靜坐,面向黑暗深處,挖個墓穴睡下,去到黃泉的深處,這是人們所厭惡的。閉塞視聽,思想僵化,不能高瞻遠矚博覽古今,那就是死人之類!
【原文】
38·5孝武皇帝時(1),燕王旦在明光宮(2),欲入所臥(3),戶三百盡閉(4),使侍者二十人開戶,戶不開。其後,旦坐謀反自殺。夫戶閉,燕王旦死之狀也。死者,凶事也,故以閉塞為佔(5)。齊慶封不通(6),六國大夫會而賦詩,慶封不曉(7),其後果有楚靈之禍也(8)。夫不開通於學者,屍尚能行者也。亡國之社(9),屋其上、柴其下者,示絕於天地。《春秋》薄社(10),周以為城(11)。夫經藝傳書,人當覽之,猶社當通氣於天地也。故人之不通覽者,薄社之類也。是故氣不通者,強壯之人死,榮華之物枯。
【註釋】
(1)孝武皇帝:漢武帝。下文言“燕王旦在明光宮,欲入所臥處,三戶儘自閉”的事,發生在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其時漢武帝已死。故疑有誤。
(2)燕王旦:劉旦,漢武帝第四個兒子。封燕王。昭王時,與上官桀密謀:殺霍光,廢帝自立,事情洩漏,自殺。明光官:即明光殿,燕王旦受封時的宮殿。
(3)《太平御覽》卷一八四引《論衡》文“臥”下有“處”字,可從。
(4)戶三百:明光殿不可能有“戶三百”,故疑有誤。《太平御覽》卷一八四引《論衡》文“三戶盡閉”,可知明光殿有“三戶”。《漢書·武五子傳·燕刺王劉旦》有:“殿上戶自閉,不可開。”故疑“百”系“自”形近而誤,又誤置“盡”上。疑全句當為“三戶儘自閉”。
(5)佔:占卜,預測。這裡指預兆。
(6)慶封:字子家,春秋時齊國大夫。不通:這裡指沒有學問。
(7)六國大夫會而賦詩,慶封不曉:《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載,六月各國大夫到魯國會盟,宴會上照例賦詩,但未言及慶封事。事出當年春,叔孫請慶封吃飯,慶封表現得不恭敬,叔孫就賦《相鼠》詩譏諷他不懂禮,他竟不明白。此疑王充記有誤。
(8)楚靈:楚靈王。參見9·9注(2)。楚靈之禍:魯昭公四年(公元年538年)八月,慶封被楚靈王殺。
(9)社:一指土地神。一指古代帝王和諸侯國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各國為要保有國土,必立社,於是社的存亡便成了國家存亡的標誌。《白虎通德論·社稷》:“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社是露天的,表示上通天,下通地。要是它上面蓋頂,下面被堵,表示與天地隔絕,再也得不到天地的保祐。
(10)薄:通“亳(bó伯)”。亳:商前期都城,地在今河南商丘市北。薄社:這裡代表“亡國之社”。
(11)城:章錄楊校宋本、《初學記》卷十三、《藝文類聚》卷二十九引《論衡》文均作“戒”,可從。
【譯文】
漢武帝時,燕王劉旦在明光宮,想去臥室,三道門都自動關上,叫侍從二十個人去開門,門打不開。那以後,劉旦因為謀反而自殺。門會自動關上,是燕王劉旦要死的徵兆。死,是件不吉利的事情,所以關閉堵塞是預兆。齊國慶封沒有學問,六國大夫會盟賦詩,慶封不會,所以他後來果然有被楚靈王殺死的災禍。可見,沒有弄通學問的人,跟行屍走肉一樣。亡國的社,上面蓋了屋頂,下面堵住了出口,表示與天地隔絕。《春秋》上說薄社是“亡國之社”,周朝以它作為借鑑。經書傳書,人們應當經常看它,就像社應該與天地通氣一樣。所以人沒有通曉博覽經傳,就像薄社之類一樣。因此不跟天地通氣,健康強壯的人會死,正在開花的植物要枯萎。
【原文】
38·6東海之中。可食之物,集糅非一(1),以其大也。夫水精氣渥盛(2),故其生物也眾多奇異。故夫大人之胸懷非一(3),才高知大,故其於道術無所不包。學士同門,高業之生,眾共宗之。何則?知經指深(4),曉師言多也。夫古今之事,百家之言,其為深多也,豈徒師門高業之生哉!甘酒醴,不酤飴蜜(5),未為能知味也。耕夫多殖嘉穀,謂之上農夫;其少者,謂之下農夫。學士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