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恰當呢?所以“毋”、“必”這二個詞,聖人分得很清楚。怎麼能用錯誤來譴告錯誤,順著別人的過失來增加他的罪過呢?天和人都是同一道理,聖人和天都是同樣的德行,但聖賢用好的來反對壞的,而上天卻用有害的辦法來將就錯誤,難道這是天人同道,聖人與天合德的證明嗎?

【原文】

42·8孝武皇帝好仙,司馬長卿獻《大人賦》(1),上乃仙仙有凌雲之氣(2)。孝成皇帝好廣宮室,楊子云上《甘泉頌》(3),妙稱神怪,若曰非人力所能為,鬼神力乃可成。皇帝不覺,為之不止。長卿之賦,如言仙無實效,子云之頌,言奢有害,孝武豈有仙仙之氣者,孝成豈有不覺之惑哉?然即天之不為他氣以譴告人君,反順人心以非應之,猶二子為賦頌,令兩帝惑而不悟也。

【註釋】

(1)司馬長卿(公元前179~前117年):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屬四川省)人。西漢辭賦家。漢武帝用為郎,曾奉使西南,後為孝文園令。其賦大都描寫帝王苑囿之盛,田獵之樂,極盡鋪張之能事,於篇末則寄寓諷諫,富於文采,為漢武帝所賞識。《大人賦》:《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寫《大人賦》獻給漢武帝,本想諷刺他好仙,不想賦中過多地描寫了神仙,反而助長了他好仙的心理。

(2)仙仙:形容飄飄然飛舞的樣子。

(3)《甘泉頌》:《漢書·楊雄傳》記載,楊雄作《甘泉頌》獻給漢成帝,其中描寫甘泉宮構造十分奇妙,不是人力能辦到,以諷刺成帝好擴建宮室。不料成帝並未意識到他的用意,反而繼續擴建宮室不止。

【譯文】

漢武帝喜歡神仙,司馬相如獻上《大人賦》,武帝讀了就有飄飄然騰雲上天的神氣。漢成帝喜歡擴建宮室,楊子云獻上《甘泉頌》:描寫甘泉宮堪稱美妙神奇,說它不是人力能夠辦到,要鬼神的力量才能建成。皇帝沒有察覺其用意,反而做個不停。司馬相如的賦,如果直說修仙不會有實際效果,楊子云的頌,要是直說奢侈有害,漢武帝怎麼會有飄飄然要上天的神氣,漢成帝怎麼會執迷不悟呢?然而天用相反的氣來譴告君主,反而順從君主的心意用不對的辦法來迎合他的錯誤,就像司馬相如和楊子云二人寫的賦、頌那樣,使漢武帝和漢成帝兩帝執迷不悟。

【原文】

42·9竇嬰、灌夫疾時為邪(1),相與日引繩以糾纆之(2),心疾之甚,安肯從其欲?太伯教吳冠帶,孰與隨從其俗與之俱倮也?故吳之知禮義也,太伯改其俗也。蘇武入匈奴,終不左衽;趙他入南越(3),箕踞椎髻(4)。漢朝稱蘇武而毀趙他。之性(5),司越土氣,畔冠帶之制(6)。陸賈說之,夏服雅禮(7),風告以義(8),趙他覺悟,運心向內(9)。如陸賈復越服夷談,從其亂俗,安能令之覺悟,自變從漢制哉?

【註釋】

(1)竇嬰:字王孫。西漢外戚。漢景帝時拜大將軍,平七國之亂有功,封魏其侯。漢武帝時為丞相,因得罪竇太后被免。為救門客灌夫,得罪孝景後,被殺。灌夫:字仲孺。本姓張,因父張孟得寵於灌嬰,賜姓灌。以作戰驍悍聞名。漢武帝時為太僕,遷燕相。為人剛直使酒,好任俠。因酒後罵丞相田汀��慧啦瘓矗�逯鎩�

(2)繩:繩墨,木工畫直線的工具,這裡引伸為衡量人的標準。糾纆:這裡是指責的意思。日引繩以糾纆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竇嬰失勢,賓客離散,只有灌夫與他親近如故。後灌夫失勢,賓客也離散,他倆經常在一起痛罵負恩棄交的人。

(3)趙他(tuó馱):參見8·10注(10)。

(4)箕踞:坐時兩足張開,形似畚箕。椎髻(jì計):像椎形的髮髻。箕踞椎髻:當時南越人的風俗。

(5)句難通,疑“之”字前重文漏抄“趙他”二字。

(6)畔:通“叛”。

(7)夏服:指當時中原一帶人的服裝。雅禮:指當時的正規禮節。

(8)風(fěng諷):通“諷”。

(9)內:這裡指漢朝中央。

【譯文】

竇嬰和灌夫痛恨當時的風氣不正,天天在一起用為人標準來指責那些負恩棄交的人,他倆心裡痛恨極了,以往的門客怎麼又肯順從他倆的願望呢?周太伯教吳人穿衣戴帽,跟順從吳俗和他們一起光著身子相比,哪個好呢?所以吳人懂得禮義,是周太伯改變了他們風俗的結果。蘇武到了匈奴,始終不肯向左邊開衣襟;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