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織補,就有野獸奔逃出來的危險。所以周代的禮制不敗壞,周代的老百姓就不會浮華輕薄;老百姓不浮華輕薄,孔子就不會著《春秋》。如果楊朱、墨翟的學說沒有搞亂經傳的本義,那麼孟子也就不會著書了;如果韓國不弱小,法度沒有廢壞,那麼韓非也就不著書了;漢高祖不爭論得天下的道理,使用武力的主張沒有轉變,那麼陸賈的《新語》就不會寫出來了;各種事情的記載如果不失實,各種觀點如果不壞亂,那麼桓譚的《新論》就沒有寫作的緣起了。所以賢聖們著書,引用事實不憑空編造,言必有據而不胡亂編寫。寫的東西有益於教化,教化施行有益於政治,所以漢代設立了蘭臺官吏,校勘審定其中的書籍,考訂書中的文字。董仲舒寫的天人感應、災異迷信的書,大多講的是災異的出現是政治敗壞造成的,書寫完備以後,就呈獻給漢朝廷。主父偃痛恨他,就誣告這部書。漢武帝把董仲舒交給司法官吏審理,判決書認為董仲舒目無法度。董仲舒被判處死刑,漢武帝赦免了他。董仲舒大講災變怪異的事情,漢武帝仍然不判他的罪反而很尊重他本人,何況我所發的議論並沒有觸犯朝廷的言論,只是對事情是否符合實際道理進行考核,收集史實的說法呢?所以賢人生活在社會上,做官就盡忠宣揚教化,以顯揚朝廷的聖德;不當官就著書評論是非,糾正不良的風氣。世俗如果還不知道回到正道上來,就應該伸張道義指斥作壞事的人;著書的人如果不補救,迷失正道的人就不會覺察醒悟過來。

【原文】

84·3是故《論衡》之造也,起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故虛妄之語不黜,則華文不見息;華文放流,則實事不見用。故《論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