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仿”。相似。
【譯文】
秦始皇的使者路過華陰,有人拿著璧攔在路上,又放下璧而離去,是妖氣構成的鬼像人的形狀。沉璧在江中,是想祈求福佑。現在水神把璧歸還秦始皇,是表示他不接受禮物,秦始皇就不可能獲得福佑。這塊璧,像從前沉於江中的那塊璧,其實並不是同一塊璧。用什麼證明它呢?根據鬼像人的形狀而出現,它並不是真實的人來證明。有人看見鬼像是某個活著的人,一定會去問這個活著的人,這個活著的人並沒有與自己見過面,是妖氣構成的鬼像人的形狀。妖氣構成的鬼像人的形狀,那麼它所拿著的璧,就不是真的璧。“祖龍死”,說的是秦始皇。祖,是人的祖先;龍,是君王的象徵。人和物都是類似的虛象,那麼所預言的祖龍死也只是一種比方而己。
【原文】
64·20漢高皇帝以秦始皇崩之歲,為泗上亭長,送徒至驪山。徒多道亡,因縱所將徒,遂行不還。被酒,夜經澤中,令一人居前。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道,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高祖後人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之。人曰:“嫗何為哭?”嫗曰:“人殺吾子。”人曰:“嫗子為何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化為蛇當徑,今者,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以嫗為妖言,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何謂也?
【註釋】
經:當依《史記》作“徑”。經本小道,而用為動詞。
白帝:漢代陰陽五行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五天帝指東方蒼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
以上事參見《史記·高祖本紀》。
依本篇文例,“何”字前當有“是”字。
【譯文】
漢高皇帝在秦始皇死的那一年,當泗上亭長,押送服勞役的人去驪山。
役徒大部分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隨著放走了所要押送的役徒,於是役徒全都走了不再回來。高祖帶著酒意,於夜間在大澤中小道上行走,讓一個人走在前頭。走在前頭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面有大蛇擋在路上,請往回走吧。”高祖醉了,說:“壯士行路,怕什麼!”於是往前走,拔劍砍斬大蛇,於是大蛇被分成兩截。小道通了,走了幾里路,高祖由於酒醉而躺下來。跟隨高祖而落在後邊的人走到斬蛇的地方,有一個老婦人在夜間哭這條蛇。後邊來的人問:“老婦為什麼事痛哭?”老婦說:“有人殺了我的兒子。”後邊的人問:“你的兒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變化成蛇擋在小道上。現在,赤帝的兒子斬殺了他,所以我痛哭。”後邊的人認為老婦說的是妖言,因此想用鞭子打她,老婦人忽然不見了。這怎麼解釋呢?
【原文】
64·21曰:是高祖初起威勝之祥也。何以明之?以嫗忽然不見也。不見,非人,非人則鬼妖矣。夫以嫗非人,則知所斬之蛇非蛇也。雲白帝子,何故為蛇夜而當道?謂蛇白帝子,高祖赤帝子,白帝子為蛇,赤帝子為人。五帝皆天之神也,子或為蛇,或為人。人與蛇異物,而其為帝同神,非天道也。且蛇為白帝子,則嫗為白帝后乎?帝者之後,前後宜備,帝者之子,官屬宜盛。今一蛇死於徑,一嫗哭於道,雲白帝子,非實,明矣。
【註釋】
前後宜備:指前後應該有開道和護衛的隨從。
【譯文】
解釋說:“這是高祖剛剛興起威力勝人的祥兆。用什麼來證明呢?根據老婦人忽然不見來證明。忽然不見,必不是人,不是人那就是鬼妖了。由於老婦不是人,就可知高祖斬殺的蛇不是蛇。說是白帝的兒子,為什麼變為蛇在夜間擋在小道上呢?說蛇是白帝的兒子,高祖是赤帝的兒子,白帝的兒子為蛇,赤帝的兒子卻為人。五帝都是天上的神,有的兒子為蛇,有的兒子卻為人。人和蛇是不同的物類,而他們的父親都是五帝之一同為天神,這不符合天道。況且蛇是白帝的兒子,那麼老婦是白帝的妻子嗎?白帝的妻子,前後該有隨從,白帝的兒子,官員下屬應該很多。現在一條蛇死在小道上,一個婦人在小道上痛哭,說他是白帝的兒子,並不是真實的,就很明白了。
【原文】
64·22夫非實則象,象則妖也,妖則所見之物皆非物也,非物則氣也。
高祖所殺之蛇非蛇也,則夫鄭厲公將入鄭之時,邑中之蛇與邑外之蛇鬥者非蛇也,厲公將入鄭,妖氣象蛇而鬥也。鄭國鬥蛇非蛇,則知夏庭二龍為龍象。為龍象,則知鄭子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