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譯文】

考察魯國捕獲麟的記載,說:“形狀像獐而長著角”。說:“形狀像獐”,是它的毛色像獐的毛色。獐的毛色是固定不變的,就像鳥的毛色固定不變一樣。周武王的時候,火落下來變成了烏鴉,說“它的毛色是紅的”。紅不是烏鴉本來的顏色,因此說“它的毛色是紅的”。如果像獐但毛色不同,也應當講清它的顏色是白的或是黑的。現在事實上魯國捕獲的麟與獐的顏色相同,所以說成“形狀像獐”。獐沒有長角,不同於本來的樣子,所以說成是“長著角”。如果是這樣,魯國所捕獲的麟,只是形狀上像獐。漢武帝的時候,到西部巡狩,捕獲得一隻白色的麟,頭上長一隻角,每隻蹄子上有五個腳趾。角也許相同,講有五個腳趾,是足不相同。魯國捕獲的麟,只講“形狀像獐”,不講毛色,因為與獐的毛色沒有什麼不同。漢帝武時講“捕獲白麟”,毛色是白的與獐不同,所以不講“形狀像獐”,而確切地講“白色的麟”,是毛色與獐不相同。漢宣帝的時候,九真郡進貢,獻了一隻麟,形狀像鹿但長有兩隻角,這就和漢武帝時所說的一隻角的麟不相同了。春秋時的麟像獐,漢宣帝時的麟像鹿。鹿與獐大小相差一倍,體態根本不相同。

【原文】

50·20夫三王之時(1),驎毛色、角趾、身體高大不相似類。推此準後世,驎出必不與前同,明矣。夫騏驎、鳳皇之類,騏驎前後體色不同,而欲以宣帝之時所見鳳皇高五尺,文章五色,準前況後,當復出鳳皇(2),謂與之同,誤矣。後當復出見之鳳皇、騏驎,必已不與前世見出者相似類,而世儒自謂見而輒知之(3),奈何?

【註釋】

(1)三王:這裡指魯哀公、漢武帝、漢宣帝。

(2)當(tǎng倘):通“倘”。

(3)而輒:當作“輒而”。上文“儒者自謂見鳳皇騏驎輒而知之”,是其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