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朱德還向起義的國民黨原廣州綏靖公 署副主任吳奇偉等人致電:“接讀諸先生5月14日宣言,決心脫 離國民黨反動派,加人人民解放軍行列,極為欣慰。希望你們遵 守人民解放軍制度,改造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整個力量協同一 致,為解放廣東全省而奮鬥。同時,告訴廣東的一切國民黨軍, 凡願脫離反動派加人人民解放軍方面者,我們將一律不咎既往, 表示歡迎。”
6月25日,三野指揮部遵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向 十兵團下達結束休整提前入閩的命令。
7月2日,十兵團從浙江省嘉興縣乘火車,沿浙贛線西進, 在浙江省江山縣和江西省上饒市下車,然後分成兩路急速向閩北挺進。
福建本來就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加上此次十兵團人閩作戰採 取的策略是出其不意,克敵必勝,務求殲敵於陸路,故各部選取 行軍路線多為沒有人煙的地勢險要的崇山峻嶺和原始森林,以增 加大部隊行軍的隱蔽性。
7月的閩北大地正值三伏酷暑,天氣陰晴不定,一會兒驕陽 似火,曬得大地熱氣升騰;一會兒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把人澆 得分不出東南西北。而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叢林中的蚊蟲和蛇蠍 的叮咬,使這支在山東老解放區組建起來的“北方軍”遇到了比 攻堅戰更難以克服的困難一一瘧疾和爛襠症。全兵團的非戰鬥減 員急劇上升,大大影響了部隊的行軍速度,致使200多公里的路 竟用了 20多天的時間。
7月26日,兵團部率二十八軍、三十一軍經浦城到達建甌, 二十九軍經崇安到達建陽、南平,這樣十兵團的三個野戰軍都已 按照命令到達了戰役集合地。
到達建甌後,兵團立刻召開軍以上首長作戰會議。主持會議 的是兵團司令葉飛。這是個年輕的將領,當年剛滿34歲。他可 以說是個地道的“南方兵”。他出生在菲律賓呂宋島的一個山區 小鎮。父親是從福建南安縣漂洋過海到菲律賓謀生的貧苦農民。 葉飛有兩個母親。親生母親是菲律賓人,通曉英語,她從小就教 葉飛英語。葉飛五歲時離開生母回國。跟父親的原配妻子生活。 這個國內母親沒有生育,將葉飛及同時回國的二哥當作親生兒子 一樣撫養。他在廈門讀到中學畢業就出外參加革命,與家庭失去 聯絡。這次進軍福建,他才見到國內母親,以後接她去福州同 住。他因為有這種特殊的經歷,被人們稱為“華僑將軍”。
葉飛一邊聽著大家的發言,一邊記錄一些要點。在這種時 候,儘管與會者議論紛紛,但最終還是要聽主持會議者的;他畢 竟都瞭解上級精神和全域性。葉飛和政委韋國清、省委書記張鼎丞 商量一下,站了起來。他的語調裡還帶著閩南口音:“同志們, 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剛剛結束,中央和三野總部就命令我們入 閩,參加解放全福建的戰鬥,可以說是對我們的信賴和鼓勵。因 此,大家不可以滿足和驕傲,要乘勝前進,打好這一仗。”
與會的軍長們都知道,還在上海戰役正打得不可開交之時, 5月23日,毛澤東就代表中央軍委電示三野:“提早人閩,爭取 6、7兩月內佔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並準備相機奪 取廈門。”
毛澤東的意圖很明確:為了一鼓作氣追殲土崩瓦解的 國民黨軍,也為了最後消除美國武裝干涉的進一步危險,必須在 1950年內解放全中國,而福州、廈門等地與臺灣隔海相望,是 必須儘早奪取之地。
葉飛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全國形勢大家也都知道,一派大好。蔣介石已兵敗如山倒,不堪一擊,因此,我們要遵照毛主席 的指示,不給敵人以任何喘息之機,窮追猛打,徹底消滅之。”
在下面的發言中,葉飛講起敵情:從地下黨同志那裡瞭解的 確切情報說,福州地區敵軍約六萬人,是朱紹良、李延年管轄的 六兵團。分佈是:敵二十五、九十六軍為左翼,位於城西北閩西 側地區;敵七十四軍為右翼,位於連江、琯頭一線;敵七十三軍 駐守福清、平潭島;福州市區由敵一〇六軍防守。分兩步防守, 一是拒我軍於閩清、羅源一帶,保住福州。二是如閩東、閩北防 線被我軍突破,敵則可由海路逃往平潭等島嶼,或陸路西竄沿福 廈公路逃往廈門、漳州及廣東等地。
葉飛司令員在權衡了各種作戰方案後,向各軍下達命令:以 三十一軍為左路軍,由古田出發,擔任攻佔連江、琯頭、馬尾, 斷敵軍海上逃路的任務,馬尾佔領後迅速向福州守敵發起攻擊; 以二十九軍為右路軍,由尤溪、南平出發,實施大迂迴,擔任攻 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