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上航行,於1793年7月底到達天津大沽口外,並於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皇帝……真是一件小事,表面看來不過是一次失敗的外交活動,一次沮喪的旅行。

本書的作者並不這麼簡單地認為,在他看來,中英之間發生於1793年的事件是一部真正的悲劇史詩。為什麼直到17世紀中國文明仍能領先於全球?為什麼隨後它卻被別國趕超,並且它的部分領土像某些原始部落一樣淪為殖民地?以至到了20世紀,它竟成為了世界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為什麼它的現代化程序是如此步履維艱?在馬戛爾尼使團事件中,我們已經聽到風聲鶴唳。

中國此後產生的巨大痛苦在1793年便已發出了暗綠色的芽頭。看看這些人——乾隆、朝臣、地方大員、小吏、士兵、妓女、縴夫,看看這些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再看看把他們統一起來的那種精神氣質和社會結構。你就知道痛苦的種子埋在哪裡。

1793年,英國透過工業革命和殖民統治,一躍而成為西方的第一強國;1793年,大清帝國一如既往地沉醉在“中央大國”的天朝美夢中。面對英國的通商要求,所有的中國人都贊成乾隆萬歲爺的回答:“朕無求於任何人。爾等速速收起禮品,啟程回國。”一個多麼貧窮而自豪的民族啊。自我的陶醉。

這是一場聾子的對話,尚未開始就註定了失敗。而直接導致馬戛爾尼最終失敗的是一件看起來同樣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據大清朝的禮儀,前來“進貢”的馬戛爾尼必須在乾隆面前行三跪九叩大禮。馬戛爾尼拒絕這樣做。他只能做到單膝下跪,並且頭不著地。“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