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嘆她們看起來也不過20出頭吧。導遊掃了一眼她們,嗤笑說:“哪有,十五六歲而已。”
我聽完陡然生出幼稚的愛國心,接話說:“中國女孩子不會這樣,我們成熟得比較晚。”
回國之後,有媒體打電話給我,說最近出了個新聞,詢問我的看法。新聞說的是上海20多個女孩子組團援助交際,其中年紀最輕的只有14歲。記者問我:“在你們90後中,這種現象是不是很普遍?”
我誠惶誠恐表示對這個新聞難以置信,開始回憶起自己荷爾蒙萌發,或者說“性成熟”的過程,企圖洗白“我們90後”的性觀念並不是如此開放。可轉念一想,我和新聞中的女孩子年齡差了七八歲,按現在社會的演算法,已經算是另一個世代,她們看我這輩的故事,目光恐怕也像打量琥珀裡的昆蟲標本一樣吧。
許多年之後,我仍然記得自己荷爾蒙勃發的那個下午。
我還上初中,不記得是13歲還是14歲,炎熱的暑假我在電腦前寫作,蟬在下午兩點的熱浪中竭力叫嚷,汗把我黏在椅子的竹坐墊上。
我寫作的電腦不能上網,唯一在寫作間歇的消遣和獎賞是能看個盜版DVD影碟。那天我看的是邁克爾·傑克遜的MV,螢幕上,是已經變得雪白的邁克爾·傑克遜在一個古巴的街區舞蹈,數萬棕黑面板的人跟在他身後,鳴鼓狂歡。我瞥見邁克爾·傑克遜騰起的纖細身體,和歌唱時興奮扭曲近乎猙獰的臉。
那一瞬間我只覺得有電流擊穿大腦皮層,刺激十分,震盪非常,久久不能復位。到現在,我跟人說起自己第一個有非分之想的物件是邁克爾·傑克遜,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沒辦法,神經中樞的事情我也不能解釋,就是愛他那時已經備受摧殘的臉。我那時看了眼時鐘,默唸下時間,心想人生從此刻變得不同。
人生從此大概也就不同了。
在此之前,我是沒有性別的人。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對門住了個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非常調皮,他的父母懲罰他的辦法是剝光了他,讓他在門口罰站。
有一次,我鬧著要離家出走,父母說:“你走可以,但是衣服鞋子都是我們家的,你不能帶走。”於是我火速把自己剝光,衝出家門。走到家屬院門口,聽到依稀有行人和摩托車的聲音就害怕了,一路小跑著回到家門口,礙於面子也不敢敲門,怕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就這樣畏畏葸葸地全裸站在門口。
站了不久,鄰居的小男孩也被全裸著扔出來。
我們兩個裸體小人相對站著,距離不過兩三米。到了下班的點兒,大人三三兩兩地回來。上樓時,看著我倆門神一樣相對站著,黝黑嶙峋的兩具身體,赤身裸體還要維持尊嚴地繃著臉,大人們都忍不住笑,一邊上樓一邊回頭看,繼續笑。
後來,我看美劇和外國電影,看到蘿莉和正太相愛,在夕陽下獻出初吻,夕陽照耀他們的金髮,總是非常羨慕,羨慕他們小小年紀就意識到自己性別的魅力,多健康多美好。而我對童年異性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那面面相覷、不辨男女的兩具裸體,像女媧剛造出來的小人。
12歲的時候,我寫了本書,書引起了一些詫異,主要還是因為涉及了一些所謂的“成人話題”,早戀、性啟蒙之類的。對我來說,反而詫異於大人的詫異。因為那時的我,視全世界的人都是沒有性別的人,並沒有真正性意識的覺醒,荷爾蒙也遠遠沒被喚醒。
住在擁擠不堪的小房間裡,父母做愛,我們假裝熟睡——這對我來說不是色情刺激,而是生活本身。
十五六歲的時候,隔壁班有個骨骼清奇的男生,瘦高個,戴眼鏡,頭髮軟,愛穿白青兩色,秋天愛穿毛衣。他大提琴拉得好,是學校樂隊的首席,每次演出總在最靠前的位置。班裡也有女生偶爾會提到他,我總是假裝記不全他的名字。
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總是在上課上樓的時候碰到,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在樓梯兩側各自低頭走。我心跳很快,腦漿要沸騰成一鍋漿糊。
人腦中有3種物質,一種是讓人興奮的多巴胺,一種是去甲腎上腺素,另一種是苯和胺的化合物。當人腦浸入這些化學物質的時候,就會墜入情網。
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大腦每天都咕嘟咕嘟地煮在這複雜的混合物中,一度以為所有的腦細胞都會燒乾燒盡。
荷爾蒙是粉紅色的,每天在樓梯間裡如夢似幻一分半鐘,渲染清教徒一樣黯淡的高中生活。
我那時候寫了本言情小說,男主人公照著隔壁大提琴男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