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鹹頌尚書之明。

幫助別人平反冤獄,這是很難得的。審判案子,再小心、再謹慎,冤枉人是難免的。由此可知,做法官、做律師很難很難;冤枉人縱然不是有意的,仍是有很大的過失。

屠康僖先生為人非常難得——他要使囚犯裡減少冤獄,他自己跑到監獄裡面,跟囚犯混在一起,瞭解他們真實的情況。有些人在大堂審訊之下真是喪魂失魄,真實的情況不敢說出來(從前大堂裡的威嚴跟現在比起來,那真是不一樣)。從前審案多半在清晨天沒有亮的時候,法堂裡面陰森森的,真像閻羅王審案一樣的味道,氣氛看了叫人害怕;所以把囚犯在那時拉到大堂裡,像去見閻羅王一樣;跟現在完全不相同。

‘刑部’就像現在的法務部、高等法院。‘主事’相當於現代的科長,地位並不很高。他到監獄裡面去打聽囚犯的真實狀況;自己不居功,把情況寫出來給‘堂官’(堂官就是刑部的尚書),功勞都歸他的長官。長官當然很歡喜!長官在早晨審案時,就預先知道實際情況,再一樁一樁的審問,果然平反了十幾個人。

皇帝乘坐的轎子叫‘輦’;“輦下”就是京師,從前叫做京城,現代稱做首都。‘鹹頌尚書之明’,沒有一個不讚嘆刑部尚書公正廉明。

公復稟曰。輦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宜五年差一減刑官,核實而平反之。尚書為奏。允其議。時公亦差減刑之列。

京師是皇帝所在之處,首善之區;這個地方政治清明,應該是全國的模範,所以叫“京師”。“師”就是師範的意思,做其他都市的模範。‘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京城還有這麼多冤枉的人,何況其他的地方呢?京師以外其他的城市,冤枉的人一定不少。‘宜五年差一減刑官,核實而平反之’,這是他的建議——以為至少每隔五年,朝廷裡委派一位官員,重新把老案子審查一下。‘核實平反’,平反冤獄;這個建議非常之好。‘尚書為奏,允其議’,刑部尚書就把這個意見稟告皇帝,皇帝就批准了。‘時公亦差減刑之列’,刑部尚書對他非常之好,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存心仁厚之人;這個制度建立之後,就是國家有了減刑官了,刑部也派屠康僖為減刑官的一員——每個人分配幾個縣市去審理案件。

夢一神告之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上帝賜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壎。應坤。應埈。皆顯官。

他命裡沒有兒子,像袁了凡先生一樣,命裡沒有兒子,他是求子得子的;屠先生是積功累德得子的。

嘉興包憑。字信之。其父為池陽太守。生七子。憑最少。贅平湖袁氏。與吾父往來甚厚。博學高才。累舉不第。留心二氏之學。

‘池陽’就是現在安徽池州。‘太守’是地方行政首長。‘生七子,憑最少,贅平湖袁氏’,‘平湖’也是地名,包憑入贅在袁家。‘與吾父往來甚厚,博學高才,累舉不第,留心二氏之學’,‘二氏’就是佛教、道教。包憑去考舉人,每次都沒有考取,就顯得消極——學佛、學道,天天跟出家人、道士一塊交遊;跟袁了凡算是世交,他們平時都有往來。

一日東遊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見觀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銀少。不能竣事。復取松布四疋。檢篋中衣七件與之。內紵褶。系新置。其僕請已之。憑曰。但得聖像無恙。吾雖裸裎何傷。

這一件事是出於真誠——施金修建佛寺。他屢次參加考試都沒有考取,對於仕途心灰意冷,家境也很不錯,能過得去,所以學佛、學道去了。偶然在一個鄉下村莊見到一座佛寺,看到觀音像被雨淋。由此可知,這座佛寺年久失修,下雨才會漏,觀音像才會被雨淋到。他看到這情形,想要修寺,把自己的錢袋開啟(‘橐’就是錢袋),裡面還有十兩銀子,全給‘主僧’(就是寺裡的住持),請他把觀音殿修一修。主僧告訴他:“修殿十兩銀子不夠。”十兩銀子,在從前數字是相當大了。由此可知,大概是古寺,有相當的規模。他聽了這個話,再把身上所帶的四疋布捐出來,還有行李裡面(‘篋’就是竹子編的藤箱子),有幾件好的衣服拿去賣,賣了錢拿來修佛寺。衣服裡面有一件袷衣(‘紵褶’就是新的袷衣),料子非常好,當然價錢也相當高。他的僕人就跟他講:“這一件還是留下來吧!”他說:“只要佛寺能修好,觀音聖像不被雨淋,我自己就是裸露、赤膊也無所謂。”

僧垂淚曰。舍銀及衣布。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