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段時間的學生就可以用精密儀器來幫人檢查身體。而中醫則不能,如果一名中醫大夫想要達到檢查出病症的程度,就需要長時間的苦修實踐才行。就好比切脈。
切脈又稱脈診、診脈、按脈、持脈。是漢族獨創的診法,近代以來西醫看病習慣用聽診器,而兩千多年來中醫則習慣脈診,即用手指按脈,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切脈看著簡單,好像就是手指一搭,這就能夠檢查出病因,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想要切脈斷病,是需要很深的造詣的。中醫的一套理論體系也為世界所特有。它是華夏最早創用的診斷技術。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診法,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診法和寸口診法等。切脈的常見部位是橈動脈。後世則以寸口診法為主,並從脈的位置、次數、性狀、形勢等,分為多種(前人有二十四脈、二十七脈、二十八脈、三十脈、三十二脈等),以診察機體的病變。古代切三部九候脈。《素問。三部九候論》中說:“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現在,是遵循扁鵲的寸口脈法,切寸口。切寸口也有九層。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浮、中、沉(輕、中、重)三種指力按脈,切出九個層面的脈象。切寸口脈時,醫師以自己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按在患者的寸、關、尺部位。因為人的左手和右手的寸、關、尺脈脈象反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