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裡存在著一種對國家的危險。

幾天之後,一個當選為民族院人民代表的鄂木斯克國立大學勞動法、環境法和農業法副教授卡贊尼克提出一項議案,建議在“不經過投票的情況下由葉利欽取代本人進入民族院……同志們,我擔心如果再投一次票,葉利欽同志還是通不過,而這種情況絕對不該發生。”

提議被透過了。葉利欽就以這種非常奇怪的方式當上了蘇聯最高蘇維埃的委員乃至其中一個委員會的主席。為了感謝這一行動,葉利欽在當上俄羅斯總統後,隨即任命卡贊尼克為國家總檢察長。不過這位天真的,看來也正派的人,還是看清自己究竟落到了什麼人堆裡,於是很快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鄂木斯克。

代表大會開幕後的第三天,在否定國內現存一切事物的積極分子們為進入最高蘇維埃而開展的選戰遭遇一敗塗地之後,阿法納西耶夫和波波夫發言了。阿法納西耶夫是國立莫斯科歷史檔案學院的院長,而波波夫則是《經濟問題》雜誌的主編。他們在發言中公開站在當局和大多數的對立面。假面具終於摘下來了!

阿法納西耶夫在發言中宣稱,代表大會成立的是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式的最高蘇維埃,選出來的代表都水平低下。他責難與會者“大多數都是聽話的打手”,阻礙了代表大會任用進步人士。順便說一句,這種提法後來就成為“民主派”在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各屆會議工作期間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波波夫是未來反對派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對代表大會開始的工作表示失望,把大多數代表說成是缺乏智慧的群氓,不懂得思想多元化,只知道秉承組織的旨意行事。不過鬧不明白這組織究竟是什麼意思——指國家組織呢,還是黨組織或議會組織?根據這位波波夫的意見,代表大會上“缺乏智慧的群氓”,為的就是形成一個聽話的機構——最高蘇維埃,然後再以最高蘇維埃的名義,繼續對國家領導中的“進步一翼”施加壓力。

幾次決定命運的人民代表大會(3)

因此,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隻好想一想怎樣來變更立場了。首先,莫斯科地區代表中的科研機構和文藝團體小組認為有必要退出莫斯科代表團。他建議考慮成立一個跨地區的獨立的代表小組,並號召代表中所有的志同道合者都參加這個小組。

果然,1989年7月末,在莫斯科的電影之家召開了第一次跨地區組合代表會議。選出了組合的聯合主席,他們是阿法納西耶夫、葉利欽、帕爾姆、波波夫、薩哈羅夫⑤。跨地區代表會議得到了媒體,特別是電視的廣泛介紹。還成立了協調委員會,其成員包括索布恰克、特拉夫金、斯坦凱維奇、波爾托拉寧、布林布利斯這樣一些人⑥。波羅的海沿岸幾個共和國的代表表示,希望他們的組合成員身份不要正式登記。

這樣一來,我們國家合法的反對派組織就正式形成了。他把許多具有反對派思想的代表團結起來,形成了基本力量,它就是80年代末破壞活動的組織者,最後導致了國家的解體。組合及其協調委員會的領導人過了大約兩年都進入了政權機構,開始領導俄羅斯、莫斯科和列寧格勒。

起初,看來是出於策略上的考慮,組合的領導宣佈的目標是有節制的,即對共和國和地方政權機構施加影響。他們的檔案說:組合將準備對蘇聯最高蘇維埃以及代表大會檔案的修正案提出新問題,“不要把自己同最高蘇維埃對立起來,而是相反,要使最高蘇維埃激進化,要促使它更加迅速地徹底轉變成表達人民要求的機構”。

又過了不多久,情況變得明朗化了:跨地區代表組合雖說是一個議會黨團,但卻並沒有打算把自己侷限在議會活動上。它越來越覬覦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從這個組合的頭幾次會議開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同人民代表大會、蘇聯最高蘇維埃,同當局的地方機構,以及同政權機構的人民代表,都發生了對抗。可以清楚地看出,把少數人民代表團結起來的組合,它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要反映大多數人民的意見併成為與“尸位素餐的黨內官僚”進行對抗的實際力量。在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跨地區組合成員宣佈,他們同與會大多數代表之間存在著原則分歧。受跨地區代表組合的委託,阿法納西耶夫在會上作了一個正式宣告,指出了推動組合走向反對立場的具體分歧。

其實,跨地區代表組合這時已經採取了反蘇和反聯盟的立場(它把蘇聯叫做“帝國”),並開始對民族分裂分子的領袖表示支援。從他們形形色色的要求當中,可以分析出兩大主要要求,後來在摧毀偉大國家的過程中起到了可怕的作用,這就是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