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真是個可憐孩子,出師未捷身先死,連帶著我莫名其妙的就“穿”了來唐朝。我這兒一肚子委屈的跟誰說去。
再開啟路引,翻開一看,老長一串,怪不容易的,一個人穿州越府的足足走了五個多月啊,最後一個批文朱印是潼關的,時間是貞觀十四年七月初五。
也不知道這臺章兄姓啥名啥家住哪兒,這老大的長安城叫我哪兒找去。算了,求人不如求己,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將路引和信收好,我打起十二分精神,順著官道,開始了我的唐朝之旅。
大唐長安
這個年代全球最繁華最雄偉人口最多的都市。
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組成,北面的宮城是皇宮所在,宮城南邊兒的皇城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宮城、皇城的東、西、南三面的郭城是官民住宅與工商市肆所在地。外圍城牆周長近四十公里,城牆內的面積達到近八十四平方公里。整個郭城有十三座城門,從皇城的朱雀門到郭城正南的明德門,有一條位居正中的朱雀大街,寬達一百五十~一百五十五米。整個長安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在當時世界是無與倫比的。所以長安正是以其宏偉博大的氣勢、海納百川的胸懷,被當時的人們看做世界的中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民前來一睹其神秘的風采,因而成為世界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
以前在教科書上學的時候沒什麼概念,今天一看,媽呀!看的失魂落魄,想的熱血***。
“喂!流鼻血一邊兒去,別跟杵樁子似的擋道兒。”
“是,是!”我連忙點頭:“鄉下來的,沒見識,讓大哥見笑了!”趕緊擦擦鼻血,給路引掏出來,咱進城先。
看看路引,守城門的兵士上下打量打量我:“來參加大考的學生?”
“是!”連忙點頭。
“到裡面蓋章!”兵士點點頭,往身後一扇小門一指。
接過路引,我就順著兵士指的方向,進了小門。
沒啥擺設,就一張桌子,一個官員端坐著登記著什麼。
看了我的路引,官員邊登記邊說道:“進了城後要到官學府去掛牌子,找到了住處後要去記得去報備,以方便聯絡你,長安城不比你們鄉下,規矩森嚴,不準惹是生非,知道了沒?”
“知道,知道!”我連忙應道:“學生初來乍到的,不知道這官學府怎麼走,還勞煩大人指點指點!”
官員將官學府怎麼個走法給我講了一遍,然後給我的路引蓋了章還給我:“長安城雖然繁華,可也警衛森嚴,且不可到處亂闖,還有到官學府掛了牌子後,會牌子給你,記得隨身攜帶,否則後果自負。”
“謝謝大人關照!”我連忙施禮。
本來我還想不去官學府了,畢竟就我這兩下子,現代混混也就算了,要是敢跟人古人一起去考文章,那不是自找沒趣麼?可聽了官員的話才知道,唐朝對上京趕考的學生有一套專門的管理方法,所以不得以,只好先去掛個牌子再說了。
按照指點到了官學府,交了路引,自報了身份,辦了相應登記手續。
“考哪一科啊?”登記的學究問。
“啊?……”我一愣。
“問你考哪一科,啊啥?”學究不耐煩的看我一眼:“沒看後面還排隊呢,快點兒,瓷嘛二愣的!”
“啊!考……考……”這大唐科考制度在延續了隋朝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展加強,中央設國子學(又稱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科。像我這樣經過州縣考試選拔的自學者,稱為鄉貢(又稱貢生),好像……好像……有秀才、明經和進士科吧,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還有其他幾科是啥我咋就忘了呢?好像還有明史和明算啥的,不過這都需要專門的舉薦貢才能考。好像明經好考些,但沒啥大用,進士難考,可考上基本就是當官的料。要不咋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呢?秀才咋樣忘了,像我這要啥沒啥的,本就沒指望考上,算了,報個秀才科吧,好歹也是個讀書人,而且就算沒中也不丟人,跟別人說起來還能牛哄哄的吹一聲:“想當初咱也考過秀才!”,哈哈,嗯,就它了。(其實唐初科考沿用隋朝舊制,共分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六科,秀才為最高科等,相當艱難,士子均視為畏途。據傳秀才科自貞觀元年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廢除的二十三年間,一共只有不到三十人報考,卻無一人錄取,其中甚至出現近十年無人報考的情況,所以於貞觀二十三年廢除此科。)
“我考秀才科。”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