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走向滅絕。
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時候,救世主出現了。
救世主出現於羽扇大陸的南部,一個溫暖的海灣,由於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這個地方雨水不算充沛,天空之上長年有陽光,溫度適中,而且還含有豐富的海底鎂礦和鎂離子。由於有豐富的鎂離子,這一帶的團聚體內部容易產生葉綠素,葉綠素可是一個好東西,它可以透過在陽光的作用之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澱粉等有機物,暫時儲藏在它們的膜內,這樣它們就不需要去周圍的海洋中尋找有機物了,這些有著葉綠素的團聚體們自己就可以自給自足,製造澱粉等有機分子,自己養活自己了。
這些單細胞的藻類,是大自然透過自然選擇創造出來的太陽能電板。事實上,人類製造的太陽能電板表面的經緯線條紋和大自然創造的葉片上的網狀條紋非常相似,可見想要吸收太陽光,無論是人造還是自然的太陽能電板都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網狀脈絡分佈形式。
這種有著葉綠素的團聚體算是新地球上的單細胞藻類祖先,而它們的出現也遭到了其他團聚體們的追殺,其他的團聚體發現葉綠色團聚體可以製造有機物後,立刻聰明地開始以吃葉綠素團聚體為生。它們生活在葉綠素團聚體的附近,當葉綠素團聚體繁殖時,它們就開始吞食。
這些聰明的團聚體算是最原始的食草動物了。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能量傳遞系統出現了:
葉綠素團聚體、食草團聚體、靠吃食草團聚體為生的團聚體,還有專門吃其他團聚體屍體的團聚體。
而團聚體中蘊含的化學能也是隨著系統等級的提高而層層減少。葉綠素團聚體數量最多,獲得的太陽能最多。而吃葉綠素團聚體的食草團聚體就相對較少,而下一層的團聚體數量就更少了。其原因很簡單,一來是獲得食物需要一定偶然性和運氣,還需要費時費力,二來是如果高層的團聚體數量超過了低層的,它們就得不到食物會餓死。所以高層團聚體數量永遠少於低層團聚體。
這就是最最原始的生物圈。
也是我創造碳基生命遊戲開始的第一步。
團聚體的進化是沒有目的性的,所以生命一開始的時候,團聚體數量非常多,雜七雜八,什麼特性的都有,也有一些團聚體有“自殺”的特性,它們在體積大到了一定程度後就會自殺爆裂,這些喜歡自殺的團聚體的基因大多無法在分裂繁殖出後代之前遺傳給下一代,所以擁有自殺特性的團聚體基本上在三代左右就滅亡了,剩下的團聚體都表現出了“怕死”、“趨利避害”的特性。
當然,也有一些團聚體是純粹無私的,利他的,這些擁有利他性的團聚體喜歡把自己獲得的有機物完全奉獻給其他團聚體,這就導致了自己的滅亡。而剩下的團聚體中,就沒有純粹利他主義的團聚體了。當然也有奉行適當利他主義的團聚體,這些團聚體會在保證自己得以生存的前提下,把自己獲得的有機物按照一定比例送給其他團聚體,這些利他的團聚體聚集在一起時,就能夠互相地獲得資源,你奉獻資源給我,我奉獻資源給你,就像上帝的天堂裡的囚犯一樣可以互相滿足。表面上看這種利他性非常的完美,但是不幸的是,當這個奉行純粹利他主義的團聚體種群中變異出現了一個純粹利己主義的團聚體時,它就能夠瞬間剝奪其他利他主義的團聚體的資源,從而導致那種純粹利己主義的基因在純粹利他主義的基因中蔓延,最終,純粹利他主義的團聚體迅速減少,甚至滅亡,剩下的團聚體中,大多都是變得無比自私,充滿了好鬥主義的型別了。
“呵呵,聖雪。從自殺團聚體到純粹利他主義團聚體的滅亡,可以得出兩個很簡單的答案。”我笑看著蒂蘭聖雪道,“第一個答案是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會怕死。很簡單,不想活著,怕死的人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了,所以剩下的人總是怕死,想要活著的。這就是人活著的原因很目的,為了活著而活著。從這一點來說,統治者槍打出頭鳥的手段也是不無用處的,因為愛出頭造反叫囂的往往是有膽量不怕死的異端,一旦這些異端被統治者打死了,剩下的烏合之眾的民眾自然只會越來越怕死,越來越順從,就像是被圈養的羊群。”
“第二點,所謂的純粹利他主義的人性是不可能的,純粹利他的人性只會在社會中迅速地被奉行利己主義的個體搶奪資源,失去競爭力,到最後甚至連生存也成問題。烏托邦主義是多麼荒誕的一件事,從物種進化角度和博弈論角度來說可見一斑。”
蒂蘭聖雪只是看著我,並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