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聚體很難輕易獲得足夠的有機分子來維持自己的能量系統的迴圈互動,這個時候,就會有大量的團聚體因為得不到有機分子而“餓死”,這些“餓死”了的團聚體會重新分解為有機分子,它們的屍體就成為了那些活的團聚體的食物。於是,那些相對來說壽命較長的團聚體就有了生存優勢,它們可以吃那些壽命較短的團聚體的屍體來存活。
於是,自然選擇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作用,大量的團聚體開始朝著長壽命的方向進化,原先大部分的團聚體只能夠存在幾分鐘,但是由於壽命長的團聚體可以吃那些壽命短的團聚體的屍體,所以一旦團聚體中有某些團聚體的壽命長達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那麼它們就有了足夠的優勢來壯大和發展自己,所以它們更容易繁殖壯大,於是,壽命長的團聚體迅速增加起來。
壽命長的團聚體相對來說體積就要大一些,而且遺傳上顯得更穩定一些。而且,團聚體之間也開始變得聰明瞭,它們開始相互靠攏,因為相互靠攏可以讓它們有機會吃那些率先死去的同胞們的屍體來讓自己存活。靠攏聚集在一起,對於每一個團聚體來說都是有利的。
於是,團聚體之間就表現出了像是星團似的群體生存模式。這和動植物、人類聚集在一起獲取各自利益非常相似。
而由於團聚體們聚集在一起,它們相互之間也很容易無意之間互相觸碰、撞擊,起初這種碰撞是無意間發生的,但是,在團聚體群之中,因為基因的變異,出現了一個在其蛋白質雙層膜外有略尖突起的團聚體。這個團聚體的出現完全只是一種隨機的變異,其表面的一個類似於針頭的小小突起也不過只是幾丁質(一種低聚肽聚糖)無意間的堆積而已,但是這個小小的突起卻是令其能夠在與其他團聚體碰撞過程中戳破其他團聚體的外膜,從而破壞其他團聚體的結構,使得那些團聚體“死亡”,這樣那個表面上長著“尖角”的團聚體更加能夠得到那些被它戳死的團聚體的屍體,獲得豐富的有機分子資源,更容易生存下去。
這個小小的遺傳優勢就這樣被保留和繼承了下去,隨著那個長著尖角的團聚體大量繁殖後代,其後代也繼承了它的尖角,這個團聚體的後代之中,大多數的團聚體表面也開始有尖角,而且隨著自然選擇的進行,這個尖角越來越尖,因為越是尖銳的角越是容易戳破其他團聚體的外膜。
於是,有尖角的團聚體數量開始增長了,其他的團聚體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它們的數量開始大幅度地減少,那些沒有尖角的可憐團聚體大多數都成為了有尖角的團聚體的食物來源。當然,也有些少量的幸運的團聚體能夠倖免於難。
那些倖免於難的團聚體,基本上是這麼兩種型別:第一種團聚體的身體表面無意間進化出了細細長長的鞭毛,鞭毛是一種由彈性蛋白質構成,類似於機械轉軸結構的物質,透過鞭毛的轉動,有利於那些團聚體在海洋中快速地遊動,有利於它們躲避那些有尖角的團聚體的追殺,也有利於它們不被海水隨意沖走。這些有鞭毛的團聚體,最終進化成了長長的尾巴,有著輕盈快捷的速度。
第二種團聚體表面則是透過把自己包裹在一層厚厚的蛋白質之中來保護自己不被那些有尖角的團聚體戳破,隨著自然淘汰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團聚體有了厚厚的蛋白質來保護自己,這些團聚體最終就進化出了堅硬的甲殼,它們有著堅實的防禦力。
隨著鞭毛團聚體和甲殼團聚體的持續出現,尖角團聚體的日子漸漸越來越不好過了,它們越來越難以得到充分的有機分子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於是生存博弈在這個時候起了作用。尖角團聚體也開始進化出了鞭毛來追趕那些有鞭毛的團聚體,而且它們的尖角也是越來越尖銳,越來越鋒利,有的團聚體表面的尖角上甚至還有了鋸齒狀的倒刺,這有利於它們切割食物。也有一部分尖角團聚體進化出了兩根以上的尖角,這有利於它們把尖角當做剪刀,來剪斷那些甲殼團聚體的身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丈,佛高一尋。
生存博弈在海洋中不斷地上演著,整一片海洋,終於開始變得越來越精彩起來。
團聚體的數量越來越多,生命的種類越來越豐富,生物之間已經不再單單依靠海洋中那少量的有機分子存活了,而是依賴互相之間的廝殺爭奪來獲取生存資源。
但是,海洋中的有機分子畢竟還是有限的,團聚體之間的廝殺掠奪也不過是有機分子的重新分配而已,卻還是無法趕得上指數般暴漲的團聚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團聚體廝殺越發激烈,而新的有機物趕不上它們繁殖需求時,團聚體就會大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