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實賴心說,你錢惟昱這不是當人面打臉麼?當年議功的時候錙銖必較演白臉的,不正是他藤原實賴麼?你錢惟昱當著他的面誇他弟弟長臉都漲到外國去了,豈不是說他藤原實賴的小人之名都丟人丟到外國了?可惜,他還沒來得及開口,他弟弟卻接下去問錢惟昱,唐土君臣對日本國的看法,尤其是錢惟昱的王叔、當今吳越國王錢弘俶的態度。
“右府閣下,小王的王叔對於貴國也是頗為推崇。有一樁事情便可以證明:小王曾聽義寂禪師對小王說起過一件往事。那是三年前,當時還是小王先父在位之時,小王的九叔、也就是當今大王當時正出鎮臺州。
因王叔素來崇佛,曾閱覽‘永嘉集’殘本,不解其意,求問於義寂禪師,義寂禪師告以唐土殘留之‘永嘉集’因會昌法難及連年戰亂,故而不全。如欲尋得全本,需求助於滄海之東的日本佛國——故而放有小王此行,出家人不打誑語,右府閣下如是不信,可當面詢問義寂禪師。”
錢惟昱說的那是確有其事的事情,三年前他老爹錢弘佐在位的時候,九叔錢弘俶確實是領了鎮東軍節度副使的職位在臺州鎮守,也確實因為信佛和義寂禪師多有交往。如今義寂禪師正是跟了錢惟昱上殿的,所以錢惟昱也不可能說謊。藤原師輔哪裡會沒有風度地求證這些事情?所以當下自然是示意錢惟昱繼續說下去即可。
“小王至於貴國之後,觀覽多日,才發現義寂禪師等我國得道高僧所言果然不虛,貴國民風之古樸,人心之純良,實非我朝亂世之中可比。實在可稱是‘國如中原國,人為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這首詩,原本是日本人自己寫的,吹噓日本人的古道之風。可惜,歷史上是在“崖山之後無中華”的元末明初寫的,當時徽州貧農出身、狹隘沒文化的朱元璋看了這詩,只感受到了因為日本人對於自己以唐宋文明的繼承者自居而帶來的屈辱,所以幾乎釀成大禍。
不過如今麼,雖然唐末確實在華夏大地上出現過許多人吃人的慘劇,但是畢竟還沒有被蠻夷徹底征服、奴役整個民族的歷史。這首詩從漢人口中自己說出來,稱讚日本人對文明道統儲存上的一些功績,顯然讓如今還有些自卑的日本人一下子覺得錢惟昱非常有親和力。
雖然這首詩的水平和此前“詩仙”、“詞仙”級別的作品不能比,但是滿朝公卿和天皇都打心眼覺得這是錢惟昱寫得最好的一首詩!
“實在是過譽、過譽了。老夫此前倒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了。不曾想中土之人對我日本國亦是如此熟稔、親善和睦。想來錢王殿下來日途中,協助我朝剿滅藤原純友殘黨餘孽,亦是本著為貴我兩國之間的商路掃清賊寇盜匪了,可嘆此前我朝堂之上,對於殿下的義舉竟然還頗有狐疑之心。想不到殿下不僅文采斐然,亦是武功赫赫,當真是後生可畏。”
一旁的藤原實賴聽著,知道是拗不過弟弟的打算了。雖然他是左大臣,品級上比弟弟高半級,但是架不住人家的女兒才是中宮皇后啊。
在錢惟昱進京之前,日本朝廷當中也有一派意見,認為錢惟昱攻打剿滅平戶五島和壹歧國的海盜有可能是為了搶地盤割據。只有一小派仁厚長者的意見則堅持認為錢惟昱真的是恰逢其會被海盜給劫道了,所以“正當防衛”。
就在藤原實賴暗暗嘆息,準備謀劃下一步對策的時候,聽到他耳邊一個壓住了的聲音傳來,原來正是藤原師輔藉著說完話轉身的當口,從他旁邊掠過,然後以袖拂面的瞬間說道。
“今日形勢,封賞其人必不可免。與其恩自上出,不如恩自你我兄弟出。”
第106章 可趁之機
有道是磨刀不誤砍柴工,錢惟昱在進平安京之前,一路上造勢的準備工作著實不少。不過,他也未曾想到:自己所做的這番充分準備、加上他透過適當渠道表現出來的文武全才、驚採絕豔、以及背後的吳越國國力的強大後盾。居然讓他在初次覲見之後,就被政治嗅覺靈敏的天皇和攝關兩派同時嗅到了他這股勢力的巨大潛力。
既是吳越國的郡王,身份檔次也夠。同時根據此前筑前國司藤原棟世的回報,錢惟昱的船隊護航兵力在途中輕易剿滅了朝廷追捕了多年的藤原純友之亂殘黨——根據藤原棟世的說法,以及這些年來其他西國地方的國司、武家的言論。藤原純友的從弟藤原如松、藤原安麻呂等人的海盜勢力可是有戰兵三四千、脅從更多於此數。
錢惟昱可以彈指而滅這兩股海盜,而且看上去他的使團實力根本沒有受什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