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田契——比如這三町的田地,在班田制崩潰之前,世代都被你家佔有耕種了,那朝廷就檢地後發給你某國某郡某村、三町田地的契約,寫上你的家名,然後你便包乾這三町田地應該納完的國稅。

這種制度,相當於是在土地國有制崩潰之後,朝廷放棄了對土地“所有權”的追求,退求其次保留“徵稅權”。可惜,清和天皇自認為做出了大讓步,權貴們卻更加不買賬——在改革之前,班田制已經完了;朝廷幾乎查不到班田的歸屬,所有在朝廷籍冊上顯示該納稅的人,幾乎都是老死了七八十年的死人。所以說,在田堵制改革之前,大莊園主貴族,本來就處在幾乎不給朝廷納稅的狀態下。

現在,朝廷相當於是說:“你們偷了的土地,咱朝廷追認了,這些田以後就歸你。但是這些地該交的稅,你還是交了吧。”

這種讓人多交錢糧的改革,如果沒有武力支撐,又有誰會鳥你呢?清和天皇到死都沒解決這個問題。又往後拖了一代天皇,終於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更大的讓步——朝廷公佈了一批擁有免稅權的貴族階級,這就是“莊田不輸不入”制。

不輸不入,就和後世明朝時候士大夫不納稅、不服役的特權差不多。只不過不是針對某個階級的一貫性政策,而是朝廷一事一議的特別恩准。朝廷經過恩旨特赦之後,會給某些大貴族——主要是藤原氏和源氏的清貴——發放可不輸租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作為憑證。然後這些家族名下的土地田莊,便分別擁有了免稅權和自治權。

這是天皇為了保住國稅,採取的拉攏分化策略,也就是拉攏部分實力強盛、私兵武力善戰的大貴族,以給他們免稅為優待,換取他們支援田堵制、來用武力威懾其他小的田堵名主。

不輸不入的特赦開始後,朝廷的錢糧增收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增長。因為大貴族豪族終於站到了天皇一邊,小莊園主、或者雖然有點實力、但是沒有貴族身份的鄉下豪族成為了朝廷徵稅的重點物件。原本他們還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抗稅,現在因為大貴族的威懾,再敢抗拒就會遭到武力的毀滅。

沒有貴族身份的鄉下豪族和小莊園主,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三十年前、今上村上天皇的父親、醍醐天皇登基的時候,整個日本,除了偏遠的關東以外,擁有獨立自主地位的小莊園主和鄉下豪族,幾乎被一掃而空,全然不存在了。

一個類似於明朝晚期土地兼併特色的現象,在日本出現了,那就是“寄進位制”。

在明朝晚期,因為讀書人中了舉人就可以收納家奴、把家奴的稅也免了,所以瞭解明史的人都知道,後期如徐階、高拱、嚴嵩之類朝廷宰輔,家裡動輒有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名下田產都不為過。但是其實相當一部分不過是沒有功名的土豪、寄名在這些讀書官僚之下的,為的就是得到一個讀書人家奴的身份後、可以免稅。

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出現的“寄進位制”,幾乎就是這種制度的翻版——哦,不過從時間出現的先後順序來看,倒該說是後世明朝的給讀書人做家奴制,抄襲了在先的日本寄進位制才對……

於是,醍醐天皇登基的時候,所有畿內和西國地方的小莊園主、鄉下豪族,幾乎都搖身一變、成為了藤原氏免稅特權大貴族的家奴。這時候,“名主”的分類就產生了——

擁有朝廷太政宮和民部正式頒發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可以免稅和實現莊園自治的名田莊園主,就成為了“大名”;而沒有正式“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只能依靠投效在“大名”名下、以家臣或者家奴身份出現、但是依然有自己“契券名田”產業的小豪族,便稱作“小名”。

後來縱橫日本九百年的“大名”,便是這個時候出現的。而此後不久出現的“平將門之亂”和“藤原純友之亂”,其實不過也是這種“所有沒有免稅權的人、必須找大名投效”這一潛規則的反抗者,所帶起的歷史浪花罷了。

在這一串投效為家奴的兼併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在醍醐天皇之後持續把持朝政的藤原北家——如今貴為村上天皇岳父的藤原師輔、藤原實賴兄弟名下,據說便擁有了全日本十三分之一的耕地。如果刨除蠻荒的關東、北陸,僅考慮朝廷的慣常勢力範圍,也就是畿內、西國和四國的話,藤原師輔兄弟名下的田地,足以佔到朝廷控制區田地的七分之一!

一個國家七分之一的田地,都被一個家族控制了,藤原北家後來專權百年的經濟基礎,便是這麼形成的。就拿如今這個時間點來說,藤原師輔和藤原實賴兄弟每年可以從名下莊園收到的租稅,便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