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藤兵衛
負責看守野川所的“戒護隊”隊長,性格殘暴,幾乎到達變態、瘋狂的程度。
伊藤英明
善良的日本教官,俳句愛好者,在工場中與孟松胤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友誼,關鍵時刻多次掩護孟松胤渡過難關。
【作者簡介】
天歌,原名馬瞻,男,1964年出生,江蘇蘇州人。長期從事寫作,自1980年代開始發表中短篇小說和IT類文稿,近年開始長篇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上海黑幫》(二部)、《大越獄》、《混社會》等。
楔子
“龍虎牌”萬金油雖非萬能的靈丹妙藥,但對付油漆確實頗有奇效。
天氣已經熱得令人團團轉,可“野川所”內的囚服卻始終不換,所有人身裹臃腫的冬衣,看上去比孵蛋的母雞還要辛苦。大夥猜測說,日本赤佬肯定是基於節約棉紡製品的考慮,想讓大家從棉衣直接向夏衣過渡。
孟松胤脫下自己身上的灰藍色囚衣,捧在手上仔細端詳。
囚衣沒有衣領,也沒有紐扣,靠胸前的兩排布條打結維繫。胸前的四位數編號是一小塊縫上去的白布,很容易將其撕去,但後背上那個碗大的“羽”字則是用糙白漆印上去的,即使用利刃也無法徹底刮除。但是,現在僅僅在字型上塗上一層萬金油,不過半個鐘頭的功夫,漆皮果然開始起皺、翹脫。
“孟夫子,這萬金油真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咋就這麼管用呢?”老魯驚喜地一拍大腿。
“裡頭含有桉油精、丁香酚和氨水之類的揮發成份,能對油漆起到分解作用唄。唉,不把這個羽字去掉,肯定跑不多遠就被逮住。”孟松胤邊說邊用指甲猛刮漆字;他是個長著一張長圓臉的年輕人,看上去眉眼清秀帶有濃重的書卷氣,但眼下面黃肌瘦,顯得十分疲倦。
指甲過處,漆皮紛紛脫落。
“今天是咱們最後的機會了,砂鍋裡搗蒜,一錘子買賣!”老魯從口袋裡摸出一段比半根筷子稍長的扁鐵,在鋪板上蹲了下來。“乘現在槍兵還沒上崗,我先把木板撬鬆了再說吧。”
扁鐵通體呈灰不灰、藍不藍的色澤,頂端被打磨成鋒利的刃口,雖然看上去有點不三不四,但說它是件寶貝卻一點也不過份——整體由四氧化三鐵①鍛打而成,而熱加工時的溫度又絕對不可超過770度的居里點②,否則就無法作為順磁物質吸收金屬探測儀發出的電磁波。日本人的金屬探測儀雖是由普通軍用探雷器改裝而成的簡陋裝置,模樣十分寒酸,但靈敏度卻不可小覷。想當日,老魯身懷這件寶物闖關帶進號房,毫不誇張地說,真是冒著被槍斃一百次的生命危險。
①具有磁性的氧化鐵。
②物理學家居里發現的物理特性,物體在鐵磁體和順磁體之間轉變的溫度。
號房寬約三米、長約十米,但屋頂奇高,竟有五米開外。佔據整個室內面積三分之二的,是一塊看上去鋪天蓋地的巨型鋪板——寬約二米,長約九米,高約五十公分——這塊誇張的鋪板由一排結實的水泥墩支撐,堅固的程度堪與一座真正的橋樑媲美,即使一輛坦克駛過,怕也不會坍塌。
鋪板由堅韌的水曲柳木條呈契口形式鋪設在水泥板上,沒有使用一顆鐵釘,也就是說,只需撬出緊靠南牆的第一塊,所有的板條將隨之鬆動,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全部抽出。
“這玩意兒也挺好使!”老魯用扁鐵的刃口使勁鑿挖木條的邊緣,原先凝重的神色頓時輕鬆了不少。“小鬼子肯定做夢也不會想到,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號房裡居然藏著這麼一件寶貝。”
眼看進展順利,原先在鋪板上靠牆蹲成一溜的幾名漢子忍不住圍上前來察看。
號房內所有的人分成兩撥,一半坐在鋪板上,一半坐在過道里,連孟松胤和老魯在內,總共是十五個人。
事實上,其他人雖然一聲不吭,可並非全都閒著。
號門邊,有人把耳朵緊貼在鐵門上,仔細聆聽門外走廊上的動靜;牆角邊,有人目光灼灼地監視著頭頂上的窗戶——南牆上離地三米的地方開有一扇窗戶,豎著一排手指般粗細的鐵欄,看上去活像一張大嘴在半空中獰笑。
窗戶的外側,也就是牢房的外牆上,建有一條長長的空中走廊,日本人只需順著這條走廊巡視,隔著窗玻璃便能將每間號房內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鐵欄之外的玻璃窗可以在空中走廊上開啟或關閉,但平時很少開啟。現在,孟松胤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兩扇玻璃窗,只要破窗時聲響稍大,日本兵自然應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