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東北軍。次年6月,何應欽出任川康軍事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整編川軍。

第四部分何應欽 上將(2)

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最高統帥接收日軍無條件投降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守軍奮起抗日。7月 10日,何應欽返回南京。8月6日,國民政府召開國防會議,決定採取持久消耗戰略,將全國劃為五個戰區,何應欽以軍政部長兼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身份,負責策劃閩粵抗戰軍事部署。8月12日,國防會議議決以軍事委員會為抗戰的最高統帥部,下分設軍令、軍政、經濟、政略、宣傳、組訓等部,何應欽仍任軍政部長。8月20日,何應欽與蔣介石等以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釋出作戰指導計劃和作戰指導方針。為了團結抗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軍事委員會於8月25日宣佈改編紅軍為第八路軍(稍後改稱第18集團軍),於10月12日宣佈改編南方紅軍游擊隊為新編第四軍。10月30日,國民政府正式公佈遷都重慶。1938年1月,國防最高會議改組軍事委員會,任命何應欽為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兼參謀總長。軍事委員會設委員長1人,委員5人~7人,而參謀總長、副參謀總長、軍令、軍政、軍訓、政治四部部長及軍事參議院院長均為當然委員。另設辦公、銓敘兩廳,侍從、參事兩室,航空委員會及軍法執行總監部。同日,軍事委員會調整戰鬥序列:陸海空軍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參謀總長何應欽,第一戰區(河北及山東)司令長官程潛,第二戰區(山西、察哈爾、綏遠)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三戰區(江蘇南部、浙江)司令長官顧祝同,第四戰區(廣東、福建)司令長官何應欽(兼),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蔣中正(兼),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駐閩綏靖主任陳儀。1938年1月24日,何應欽以高等軍法會審判長身份判處不戰而退的韓復榘死刑,在漢口執行。3月,出席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並做軍事報告。3月下旬,何應欽秉承蔣介石的旨意,參與指導臺兒莊戰役。接著,他主持江防會議並指導徐州會戰。6月,參與指導武漢會戰,歷經四個月苦戰而被迫放棄武漢。11月,蔣介石主持召開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總結第一期抗戰之得失,研究整軍、建軍及一切應注意事項。何應欽根據會議決定提出軍隊整頓方案,著重編成、裝備、技術三項,命令加緊實施;主持制定第二期作戰指導方針,提出“連續發動有限度之攻勢與反擊,以牽制消耗敵人,策應敵後之遊擊部隊,加強敵後方之控制與襲擾,化敵人後方為前方,迫敵侷促於點線,阻止其全面統治與物資掠奪,粉碎其以華治華以戰養戰之企圖;同時,抽出部隊輪流整訓,強化戰力,準備反攻”。 1939年1月,何應欽出席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並做軍事報告,主要內容包括:1。減少指揮階層。原為軍事委員會中經戰區、兵團、集團軍、軍團、軍而最後到達師共有7級,指揮系統極為不暢。決定廢除軍團、兵團兩級,並改軍為戰略單位,成為軍事委員會、戰區、集團軍、軍4級,且新成立之師決定廢旅。2。重新劃分戰區。各戰區司令長官及作戰地區分別為:第一戰區衛立煌,河南及安徽一部;第二戰區閻錫山,山西及陝西一部;第三戰區顧祝同,蘇南、皖南及浙江、福建;第四戰區張發奎,兩廣方面;第五戰區李宗仁,皖西、鄂北及豫南方面;第八戰區朱紹良,甘寧青及綏遠方面;第九戰區陳誠(薛嶽代),江西一部、鄂南及湖南;第十戰區蔣鼎文,陝西方面;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鍾鱗。3。為統一指揮南北兩戰場各戰區起見,增設桂林行營和天水行營,取消廣州、 靼病?重慶各行營。此次會議推舉蔣介石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統一黨政軍的指揮。同年2月,何應欽在軍政部內設兵役署,主管兵員徵集,加強兵役工作。從3月至9月,何應欽秉承蔣介石的旨意,先後指導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桂南會戰。1939年10月,何應欽與蔣介石主持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檢討作戰得失,策定後期抗戰應當採取的戰略。 1940年3月,何應欽先後出席第二次參謀長會議、兵役訓練班和第三次兵役會議並做指示。4月,出席國民參政會並報告軍事。5月,經棗直會戰而宜昌淪陷,何應欽獲准設立第六戰區以加強鄂西防衛。10月19日,何應欽與白崇禧以正副參謀總長的名義,發出致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的皓電,誣衊堅持敵後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一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二不遵編制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