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邀何應欽赴粵並引其晉見孫中山。何應欽被孫中山任命為大本營軍事參議,協助籌辦建校事宜。5月被任命為黃埔軍校少將總教官,10月代理教授部主任,11月改任軍校教導團(稍後為教導第1團)團長。 1925年5月,陳炯明叛軍分三路進攻廣州。何應欽率教導第1團追隨蔣介石東征。2月,率部激戰兩日,殲滅淡水城叛軍1個旅,繼而穩定教導第2團,共同擊潰增援之敵。3月,叛軍集中主力尋求決戰,與黃埔軍在棉湖展開激戰。何應欽率第1團為主力,由蔣介石督戰。作戰極為慘烈,何應欽甚至兩次親自率部反擊和衝鋒,終於以少勝多,擊潰叛軍。蔣介石由此對何應欽特別倚重。1925年4月,第一次東征有功的何應欽升任黨軍第1旅旅長。 1925年5月,何應欽率部參加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6月,因黨軍擴充而升任第1師師長。8月,建國軍和黨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仍任第1師師長。9月,率部追隨蔣介石第二次東征。戰至11月,攻克惠州,收復潮汕,全殲陳炯明殘部。1926年1月,當選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升任國民革命軍(總監為蔣介石)第1軍軍長。4月,兼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3月由黃埔軍校改組而成)教育長,積極支援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 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何應欽任潮梅警備司令,率2個師防守潮梅,1個師駐防廣州。此時,福建督辦周蔭人企圖乘虛而入,攻取廣州。何應欽先發制人,於10月發起鬆口戰役,大敗區域性,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12月乘勢進佔福州。1927年1月,何應欽任福建臨時政治會議代主席和東路軍總指揮。戰至3月,克復杭州、溧陽、常州、蘇州、上海、南京等地。5月,蔣介石兵分三路渡江北伐。何應欽任第一路軍總指揮,先後攻佔揚州和徐州。隨後奉命率部撤回江南。7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8月13日,蔣介石宣佈下野,何應欽與李宗仁、白崇禧共掌軍政大權。軍閥孫傳芳趁機集中主力反攻防務空虛的南京。何應欽與李、白指揮第1軍和第7軍等部在龍潭、烏龍山、棲霞山一帶反覆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戰至31日而告勝利,殲敵5萬之眾,史稱“龍潭之役”。何應欽因此而獲得“捍衛黨國”獎旗。10月,何應欽將所部改編為3個軍,自己專任第一路軍總指揮,連克蚌埠和徐州。1928年1月,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2月,蔣介石將第一路軍改編為第1集團軍併兼總司令,何應欽改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6月,蔣介石宣佈北伐完成。 1928年10月,何應欽兼任浙江省主席、國民政府委員、訓練總監部總監。次年1月,蔣馮閻李召開軍隊編遣會議,何應欽出任編遣委員會常委兼中央編遣區主任。蔣介石的編遣方案激化了新軍閥之間的矛盾。3月,蔣桂戰爭爆發,何應欽任“討逆軍”總參謀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助蔣擊敗桂系。5月,任武漢行營主任。11月,張發奎與桂系聯合反蔣,何應欽改任廣州行營主任,主持討伐。12月,粵桂戰事告終,唐生智和石友山又起兵反蔣,何應欽遂前往武漢主持討唐,迫使唐生智通電下野。1930年3月,何應欽出任軍政部長兼武漢行營主任。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軍受到南北夾擊。何應欽先以空城計贏得調整時間,再以衡州戰役大敗桂軍,然後移師津浦線助蔣對閻馮作戰。10月,改兼鄭州行營主任。 1931年2月,何應欽兼任南昌行營主任和“圍剿軍”總司令。4月,向中央蘇區實施第二次“圍剿”,以損兵折將告終。7月,蔣介石為總司令,何應欽為前敵總指揮,發動第三次“圍剿”,再次失敗。1933年2月,何應欽為贛粵閩邊區“剿共”總司令,指揮第四次“圍剿”,仍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 1933年3月,何應欽代理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主持華北軍事,奉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既定政策。在組織指揮長城抗戰之後,先後簽訂妥協退讓的塘沽協定、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阻撓破壞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1935年4月,何應欽被任命為一級上將。11月,當選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2月,行政院改組,何應欽連任軍政部部長。次年6月,何應欽等致電發動六一事變的粵桂軍將領,“懇切勸導其聲言獨立抗日之非當”,並鼓動實行兵諫,迫使陳濟棠下野。9月,何應欽兼任廣州行營主任。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素有取蔣而代之的何應欽以為時機已到,力主興師討伐,被推舉為討逆軍總司令。後來因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何應欽的陰謀未能得逞。何應欽事後參與改編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