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可問題是,“俾斯麥”級戰列艦根本就算不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不論是唐帝國的“新省會”級,還是美國的“南達科他”級,“依阿華”級,實際上都要比“俾斯麥”級更強悍一些。因此,英國人針對“俾斯麥”級而設計的戰列艦在效能上就難以與“新省會”級匹敵了。
相對而言,法國海軍比英國海軍就差得更多了,表面上,法國海軍比德國海軍要稍微強一點,可從實際上來看,法國海軍只算得上是一個陪襯而已。
法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不如德國,可法國有兩個優勢。一是法國只需要在陸地上應付德國這一個對手,而不是像德國那樣,需要在三個方向上佈防,因此法國在地面上的壓力比德國要輕得多。另外一個就是,法國是歐洲大陸的前線,是英國的屏障,而且是攝製德國的有效棋子,因此法國一直得到了英國與美國的直接支援。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優勢,法國在大力發展陸軍的同時,還在努力打造一支僅次於英國的歐洲二號海軍。
法國海軍對戰艦效能也有明確的要求,因為受到本國造船能力,以及工業基礎的限制,法國無法造出世界一流戰艦,但法國的戰艦都很有特色。比如,當時法國的大部分主力艦都採用四聯裝炮塔,而除了法國之外,就只有英國人用過這種方法,其他的國家全都採用的是雙聯裝或者是三聯裝炮塔。另外,法國戰艦一直注重速度,對火力的要求並不高,防護也是適當就行。當然,法國海軍最大的對手不是德國人,因為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區不是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