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5部分

用的雷達有很多相似之處,畢竟兩國在研製雷達時的合作很深入。就算唐帝國海軍使用的雷達更先進,可仍然難以在遠距離上發現這種全木製結構的轟炸機。另外,當時海面上空的天氣算是比較惡劣的,這也影響到了雷達的探測距離。從戰後唐帝國利用一批繳獲的“蚊”式轟炸機做的測試來看,在理想條件下,當時唐帝國海軍驅逐艦上裝備的雷達能夠發現20海里外的單架“蚊”式轟炸機,能夠發現30海里外的“蚊”式轟炸機群。可在惡劣情況下,這個發現距離肯定要減半,甚至減少一大半!而當時承擔艦隊主力防空任務的巡洋艦上裝備的雷達對“蚊”式轟炸機的探測距離也不會遠多少。

問題就在這裡,戰艦用於搜尋空中目標的雷達的探測距離肯定要比用來引導高射炮射擊的炮瞄雷達的探測距離遠得多。當時,帝國海軍的120毫米大口徑高射炮最大對空作戰距離可以達到8海里,可在惡劣條件下,引導120毫米高射炮作戰的炮瞄雷達對“蚊”式轟炸機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5海里。也就是說,艦隊的高射炮火力殺傷範圍減少了3海里多,也就少了3海里的攔截距離,少了很多攔截的機會。

第二次全球戰爭是一場系統對抗的戰爭,交戰雙方比拼的是整部戰爭機器的作戰效能,很少出現因為某一種,或者是某幾種先進武器而影響到戰爭的情況。比如,在戰爭初期,口木海軍就在航空兵的質量方面擁有優勢,可是口木海軍卻在航空戰術思想方面嚴重落後,結果空有那麼多先進的作戰飛機,最終仍然敗在了帝國海軍的手裡。而在美國參戰的時候,美國海軍擁有比唐帝國海軍更先進,更強大的航母與戰列艦,可結果仍然因為其系統作戰能力不如唐帝國海軍,最終被擊敗了。也正是如此,唐帝國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特別是在戰爭的初期與中期,很少追求片面的技術優勢。直到“遊隼”,“獵鷹”問世之前,唐帝國海軍的戰術戰機的效能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湖”級航母也只是與美國的“埃塞克斯”級持平,“新省會”級在改進之前,其好幾項效能還不如美國海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呢。唐帝國海軍重視的是艦隊的整體作戰能力,以及先進的戰術思想。也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才能夠在戰場上擊敗兩個強大的對手。

可“蚊”式轟炸機卻幾乎成為了一種左右了戰役勝利的武器。如果按照基本設計來說,“蚊”式轟炸機算不上是一種先進轟炸機,這是英國人在缺乏鋁材的情況下,因為戰爭的需要而搞出來的一種廉價的轟炸機。可結果,“蚊”式轟炸機在戰場上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從23年開始,德國人就首先嚐到了這種轟炸機的厲害,更準確的說,是“蚊”式轟炸機給德國人制造的麻煩。現在,帝國海軍也總算是嚐到了“蚊”式轟炸機的苦頭了。至少對谷甄雲來說,眼前的這些情況是他所沒有想到的。按照以往在太平洋上的作戰經驗,第六特混艦隊獲得了兩個中隊的“遊隼”的掩護,這足以抵擋住上百架轟炸機的攻擊了,可是眼前,連不到20架的敵機都沒有能夠成功的攔截下來,那還怎麼保護第六特混艦隊的安全呢?

谷甄雲並不是在抱怨江文翰等人作戰不力。在與常薦新合作的時候,他就經常聽常薦新提到第二特混艦隊的航空兵,他也知道江文翰這批飛行員的能力。此時,谷甄雲也沒有時間抱怨別人,因為就在江文翰他們奮力攔截首先到達的那批英國轟炸機的時候,位於艦隊東北方向上的那艘驅逐艦發現了第二批靠近的英國轟炸機。

這批轟炸機是從撲茨茅斯附近的機場上起飛的,一共有三個“蚊”式轟炸機中隊,另外還有兩個“野馬”戰鬥機中隊護航。驅逐艦上的雷達探測到的不是轟炸機,而是在轟炸機群后方飛行的戰鬥機,此時“野馬”機群距離艦隊大概35海里,而前面的“蚊”式機群距離艦隊不到15海里!

江文翰他們收到撤退命令的時候,艦隊裡的高射炮已經怒吼了起來。位於艦隊最後面的巡洋艦上的雷達探測到了12海里外逼近的轟炸機群,可是炮瞄雷達卻無法引導高射炮開火,因此只能夠用探測雷達為高射炮提供大概的炮擊引數,大口徑高射炮也就不可能將炮彈準確的射向敵機了。

戰鬥打得相當的猛烈,四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艦上一共有160門12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平均每門高射炮可以在一分鐘內發射24發炮彈,也就是說,一分鐘之內,這些高射炮可以打出3840發炮彈。就算實際射速不可能達到這麼快,同時也不可能所有的高射炮都參加防空作戰,那麼在一分鐘之內,第六特混艦隊的所有戰艦也能夠發射上千發120毫米口徑的vt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