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五十萬秦軍鎮壓中原地區。
只要讓中原先暫時穩定下來,再待他為扶蘇制定的新政推行開去,改革律令政策實行仁政,那麼中原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到時候,再回頭集中力量,徹底搞掂嶺南問題也不遲。
不過從嶺南真正的問題,其實不是百越,而是南疆秦軍和中央隔離太遠,從後世的眼光來看,此時的南疆秦軍恐怕已經有了一點自立的想法也說不定。就算不明面反朝廷,可能也會聽調不聽宣,輕易難以號令得動他們。
如果中央朝廷不能調動南疆秦軍的話,少三十萬兵馬不說,還會使得中央朝廷威信大損,這可就坑了。
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但為了能穩妥的獲得大秦龍氣,秦小白還是想了一個萬全之策。
想要讓南疆秦軍重回中央朝廷的懷抱,就必須給南疆秦軍換個首腦。不能讓趙佗這貨繼續在南疆滋生他分裂自立的野心了。
於是秦小白便想到一策,那便是修改始皇遺詔。
假借始皇遺命,詔令南疆秦軍副都尉趙佗,返回中央任命為大秦帝國上將軍。讓其回咸陽受封。
同時這個上將軍人選還要再加上兩人,分別是他附身的蒙毅和王離。
蒙毅代表中央軍,王離代表塞北軍,趙佗則可代表南疆軍。
如此一來。便會給人一種,始皇遺命是為扶蘇安撫天下兵馬,大大的為此遺命增加了可信度。
既然可信了。不是朝廷要召他回去幹掉他,那這是升官發財的好事,趙佗也沒道理不從
更何況始皇剛死餘威尚在,趙佗絕對不敢不從。
在召回趙佗的同時,朝廷再派遣一員對朝廷忠心的大將去接替趙佗的位置。
如此一來南疆秦軍,便又會再度回到中央朝廷的絕對掌握之中。
雖然說,此時南疆秦軍的主將,實際上南海郡郡尉任囂,不過此時任囂已經逐漸病重,兵權也逐漸向趙佗轉移。
因此只要將趙佗給替換了,又有了中央朝廷的支援,自然可以輕鬆架空逐漸病重的任囂。
至於讓誰去替代趙佗麼,秦小白剛開始也沒有很好的人選,畢竟大家都很忙,大秦帝國目前能用的名將都得用上。
首先是秦小白自己,他要北上去替代王離的位置,坐鎮塞北防止匈奴乘虛而入。
其後按照秦小白戰略計劃,大秦帝國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