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部分

先是陳勝吳廣,秦小白只知道他們的名字和起義地點,根本不知道他們籍貫所在,天下重名的這麼多人,難道都抓了。

再者,他們見勢不妙也可以隱姓埋名逃遁離去麼。

最好的例子,就是項梁、項羽,他們早就被帝國通緝了,不是一樣沒事。

而劉邦現在猥瑣在芒碭山裡,也不好捉拿。

如果非要派人緝拿,說不定還會造成逼得其提前造反之類的蝴蝶效應,那就坑了。

另外也還有一種說法,歷史的車輪滾滾碾壓,殺了劉邦,也可能有張邦、李邦的會冒頭。

斬首計劃,很難改變歷史的軌跡。

至於給他們加官封爵收買他們,劉邦還有可能,而對於其他反秦勢力來說,那反而是給了他們一個更好鬧騰的平臺,因此此法也不可用。

因此秦小白選擇了一個不是最快,但絕對是最穩妥的解決辦法,鎮壓。

派遣大軍去大澤鄉、芒碭山、吳中,這幾個主要地點,以點帶面的輻射鎮壓關東易反之地。

有了大軍威懾,輕易沒人敢造反,就算有亡命之徒敢鬧騰,也能在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的時候,將之撲滅。

到時候,再配合秦小白拯救大秦計劃的一系列改革,治本又治標,讓那些心有反心的人沒了造反的空間。

如此一來,大勢所趨,自然也就無人能反了,讓陳勝、吳廣、劉邦、項羽泯然眾人,是最穩當的解決辦法。

不過想要啟動這個手握大勢碾壓一切的方法,就必須解決一個大難題,沒兵。

始皇掃**後,便派遣三十萬大軍,北征匈奴,五十萬大軍南擊百越。

整個中原地區幾乎呈現中空狀態,只有始皇身邊的十餘萬中央軍能用,這也是為什麼,始皇要巡遊天下,為的就是鎮壓四方。

同樣是為什麼後來章邯,只能用驪山刑徒為兵,去鎮壓各地叛亂了。

中央的兵是不能動的,中央畢竟是中央,要先確保中央有足夠權威,才能實行全國律令變革,十萬兵馬已經是底線了,不能再少了。

塞北兵馬和南疆的兵馬同樣不能動。

塞北兵馬要防備匈奴這個大患,而南疆兵馬現在正在鎮守百越之地,一旦撤離的話,百越必然復叛。

扶蘇一登基,什麼功績都沒有,就丟失這麼大一塊地盤,必然會大損威望,以後政令難通。

這還不算最可怕的,怕就怕進而很有可能會如,多米羅骨牌般引發更大的動亂,那可就真的坑了。

至於讓扶蘇,學始皇去巡遊天下鎮壓四方什麼的,就更不可能了,因為扶蘇根本就沒那威望。

如此一來,這似乎是個無解難題,不過好在秦小白山人自有妙計。(未完待續。)

第543章 鎮壓中原

秦小白的妙計,實際上也稱不上有多麼精妙絕倫,只是一個很簡單卻也很實用方法,那就是擠兵。

正所謂兵馬,就好像妹紙的……啊呸,就好像時間一樣,擠一擠總會有的。

塞北、南疆的兵不能大動,但擠一擠還是能夠的。

首先是塞北,塞北有三十萬秦軍駐守,防備北方的匈奴。

不過秦小白認為,十萬就完全夠用了,史記記載,蒙恬以十萬步兵,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秦小白附身的蒙毅,是以蒙恬為原型的,就算沒這麼流弊,用十萬守長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如此一來,便多出了二十萬兵馬。

開玩笑,二十萬正規秦軍是什麼概念,完全足以將那些農民起義,還是星星之火的時候就將至撲滅。

但為了保險起見,這還不夠,於是擠完了塞北的兵馬,接下來再壓榨南疆的兵馬。

說起來,始皇留五十萬大軍鎮守南方,也自然有他的道理,百越之地叛亂頻發,就算到了後世東吳時期,都有各種百越叛亂,五十萬大軍才能穩穩當當的鎮住,嶺南這塊剛剛打下來的地方。

不過,攘外必先安內,先徹底平定了中原地區的事情,再去解決嶺南問題也不遲。

如果只是想在嶺南維穩,完全可以實行羈縻之策,只要嶺南地區的主權,讓嶺南地區承認大秦帝國為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減免嶺南地區的等等,甚至讓百越各族部落自治,最大限度的退步,不讓他們鬧事便可。

如此一來,五十萬秦軍至少可以抽回來三十萬人。

二十萬塞北軍,三十萬南疆軍。加起來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