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就講說。嘗有客聽講,難'實相義',往
復移時,彌增疑昧。遠乃弓I《莊子》義為連類。於是惑者曉
然。是後安公特聽慧遠不廢俗書。遠內通怫理,外善群
書,時遠講《喪服經》,雷次宗。宗炳等並執卷承旨。次宗
後別著義琉,首稱雷氏,宗炳因寄書嘲之曰:'昔與足下 共於釋和尚間面受此義,今便題卷首稱雷氏乎?'其化兼
道俗,斯類非一。〃
慧遠內通佛理,外善群書,化兼道俗。他講實相義,引 《莊子》義為連類,也正是受到格義的影響。 又《顏氏家訓》五《歸心篇》雲:
〃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極為異,(案內外兩教漸極 為異之旨,可參道宣《廣弘明集》二〇所載謝靈運《辯宗 論深淺不同。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 信,皆與之符。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 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淫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廣
顏之推〃以經中事數《五戒〉擬配外書(五常)〃,雖然時
代較晚,然而卻是格義的遺風。
又《魏書》一一〇《釋老志》雲:
〃敁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若君子之 '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殺、盜、淫、妄言、飲酒,大意與 仁、義、禮、智、信同,名為異耳。〃
魏收所云也是當日格義之說,可與顏之推之言互相印
證。
以天竺之〃竹林〃加於外典《論語〃作者七人〃之 上而成〃竹林七賢〃,亦格義的影響所致。晉孫綽制《道 賢論》,又以天竺七僧比方竹林七賢,以法護匹山濤 (《高僧傳》一《曇摩羅叉傳〃,白法祖匹嵇康《《高僧 傳》一《帛遠傳》),法乘匹王戎(《螅���匪摹鬥ǔ恕〈�貳擔�玫狼逼チ趿媯ā陡呱��匪摹扼玫狼貝�貳擔�Ф蕁∑ハ蛐悖ā陡呱��匪摹噸Ф荽�ǎ�詵ɡ計ト羆�陡呱�〈�匪摹隊詵ɡ即�貳擔�詰厘淦ト釹蹋ā陡呱��匪摹隊詰饋″浯�貳4頌躚峽刪�度��摹肥г亍!的艘閱誚痰鈉叩潰�∧餘渫庋У鈉呦汀U饈恰ǜ褚濉ǖ鬧Я鰲�
自北宋以後,援儒人釋的理學,皆格義之流。華嚴 宗如圭峰大師宗密的疏《盂蘭盆經》,以闡揚行孝之
義;作《原人論》而兼採懾道二家之說,恐又格義的變 相。然則格義之為物,其名雖罕見於舊籍,其實則盛行 於後世。它是我民族與他民族二種不同思想的初次混
合品,在我國哲學史上尤不可不作記述。
第四篇西晉末年的天師道活動
(―〗趙王倫廢立
西晉八王之亂的中心人物為趙王司馬倫。趙王倫 的謀主為孫秀,大將為張林。此三人都是天師道(五斗 米道)中人。
《晉書》五九《趙王倫傳》略雲:
〃倫、秀並感巫鬼,聽妖邪之說。秀使牙門趙奉詐為 宣帝神浯,命倫早人西宮。又言窒帝於北芒為趙王佐助。 於是別立宣帝廟於芒山,謂逆謀可成。〃
又云:
〃使楊珍晝夜詣宣帝別廟祈請,輒言宣帝謝陛下(指 趙王倫;,某日當破佟0蕕朗亢�治��澆���哉懈!〉v。秀家日為淫祀,作厭勝之文,使巫柷選擇戰日。又令 近親于山著羽衣,詐稱仙人王喬,作抻仙書,述倫祚長
久以感眾。〃
案陶弘景《真誥》一六《闡幽微》第二謂〃晉宣帝(司馬 懿)為西明公賓友〃,則在天師道諸鬼官中位置頗高。 趙王倫〃別立宣帝廟於芒山〃,是以鬼道儀軌祀之,不 同於太廟祖宗的常祭。宮崇所上于吉神書名《太平清 領書》(《後漢書》六〇下《襄楷傳》),今趙王倫拜道士 胡沃為將軍,以〃太平〃為稱號,戰陣則乞靈於坐鬼,行
事如此。除為天師道之信徒,別無其他解釋。
又《晉書》一《孫恩傳》雲…
〃孫恩,字靈秀,琅邪人,孫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
道。〃
《趙王倫傳》謂孫秀與趙王倫〃並惑巫鬼,聽妖邪之 說〃;且謂孫秀〃家日為淫祀,作厭勝之文〃,已可證其 為天師道信徒。《孫恩傳》又說孫恩為孫秀之族,〃世奉 五斗米道〃,以〃世奉五斗米道〃之語推之,孫秀自當與 孫恩同奉一教。
《孫恩傳》謂孫氏為琅邪人,趙王倫、孫秀之奉天 師道,與琅邪這個地區頗有關係。《後漢書》六〇下《襄 揩傳》略雲…
〃初,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