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從孫《鄱陽王蕭恢為 梁武帝的第九弟)。他人北也在江陵陷於西魏之後。 其他數人,劉臻也是南朝的僑人,原籍沛國相縣。 江陵陷沒,歸於蕭謇。後宇文護闢為中外府記室。(見 《隋書》七六《文學傳'劉臻傳》。《北史》八三《文苑傳 劉臻傳》同。)盧思道屬於北方四姓之一的范陽盧 氏。(《隋書》五七有傳)李若屬於頓丘李氏。(見《北 史》四三《李崇傳》)辛德源為隴西狄道人。族人皆出仕 於北齊,隴西為其郡望。(見《隋書》五八、《北史》五
《辛德源傳》〉薛道衡為河東汾陰人。(《隋書》五七、 《北史》三六有傳)魏澹,字彥深(淵〉,為鉅鹿下曲陽
人。(《隋書》五八、《北史》五六有傳)陸法言之〃陸〃本 鮮卑步六孤氏,魏孝文帝遷郯洛陽,改步六孤氏為陸
氏,籍貫改為河南洛陽。《隋書》五八《陸爽(陸法言之
父)傳》稱陸爽為魏郡臨漳人,這是由於北齊自洛陽遷
都於鄴的緣故。
二,陸法言編撰《切韻》所用的主要材料,據序文
於敘述五家之書〃各有乖互〃下,即接之以〃江東取韻
與河北復殊〃之句,似多為河北人士的著作。按《韻略》 的作者夏侯該(詠),據《顏氏家訓書證篇》雲:
〃《易》有蜀才注,江南學士,遂不知是何人。王儉四 部目錄,不言姓名,題雲王弼。後人謝靈、夏侯該並讀數 千卷書,皆疑是譙周。〃
則夏侯該本南朝儒流。李涪刊誤〈百川學海本)下又
雲:
〃切韻始於後魏校書令李啟(登)撰《聲韻》十卷,遊 (當是〃梁〃字之形偽)垔侯詠撰《四聲韻略》十二卷。〃
則夏侯該(詠)實為梁人。
《韻集》的作者呂靜,本貫為任城。(見《魏書》九一 《藝術傳,江式傳》〉《韻略》的作者陽休之為右北平無 終人,終於洛陽。(見《北齊書》四二《陽休之傳》〕《音 譜》的作者李季節〈名概)為趙郡平棘人。(見《北史》二 三《李靈傳》附《公緒傳》)《韻略》的作者杜臺卿為博陵
曲陽人。(見《隋書》五八《杜臺卿傳》〉此四人是河北士 人。要知陸法言寫定《切韻》,主要取材於江左、關東名 流的著作。
由上二者可知決定《切韻》原則的人既是江左、關 東的儒學文藝之士,《切韻》據以取材的韻書,又是江 左、關東名流的著作。而東晉南朝建邨的衣冠禮樂及 士族所操的音聲,實源自永嘉南渡以前的京邑洛陽。 高齊鄴都文物亦承自太和遷都以後的洛陽。是《切韻》 的語音系統,特與洛陽及其附近的地域有關。
須知永嘉南渡,僑寓建鄴的勝流,都是出仕西晉, 居於洛陽的名流。其遠祖則又是東漢時期以經明行修 致身通顯的儒士。而東晉、南朝的僑姓高門,源出此數 百年來一脈綿延計程車族,所操的語言為北語,這種北 語以洛陽及其近傍語言為標準。即南朝史料中常見的 〃洛生詠〃或〃洛下書生詠〃。江表士族自吳平以後,便 羨慕〃上國眾事〃,乃至〃轉易其聲音,以效北語〃。(《抱 朴子,外篇,譏惑》〉史籍記載〃宋世江東貴達者,會
稽孔季恭,季恭子靈符,吳興丘淵之,及琛,吳音 不變〃。(《宋書》八一《顧琛傳》)則其餘江東貴達不操 吳音可知。《世說新語,雅量》記謝安〃方作洛生詠〃, 《南齊書》四一《張融傳》記張融〃方作洛生詠〃,一北方 士族,一南方士族,在語言上統一起來了。
南方庶人仍操吳語,顏之推說,〃易服而與之談,
南方士庶,數言可辨〃,即從語音便可辨別對方為士族 還是庶族。顏之推又說:〃隔垣而聽其語,北方朝野,終 曰難分。〃這是說洛陽朝野士庶浯言無所差別。顏之推 以為〃冠冕君子,南方為優。閭里小人,北方為愈〃。(上 引均見《顏氏家訓,音辭篇可知顏之推以建鄹士族 所操的洛陽語音為最上,以洛陽本地士庶共同操用的 洛陽語音為次,以建鄴庶人所操的吳語為最下。為什 麼呢?
江左二百餘年來,乃僑人統治的世局,當初僑人 以操洛陽正音標異於南人,洛生詠遂得見重於江表。 此後北語、吳語成為士、庶階級的表徵,洛陽舊音的保 守,自必因此而愈牢固。而中原地區則幾經大亂,洛陽 的音辭,經二百年嬗銳變化,到魏孝文帝遷洛,禁斷胡 語,一從正音之時,已非永嘉之舊。顏之推以為南方士 族的語音更勝於北方朝野,是以洛陽舊音為標準,比 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