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花費力氣。

單單京城就有兩家企業,而香港作為本部,那企業也不少。作為所有企業的源頭環亞國際集團,基本上就是代表著劉東的大本營,而就在香港環亞國際下面,就有環亞國際事務研究所,這個地方的主事人是黃三水,而這個地方就是專門研究行業動態,和資訊情報的,這個機構的設立,劉東基本上是仿造三井,雖然他的本錢絕對沒有三井雄厚,但是單單設立這麼一個部門,對於公司以後情報收集工作有著巨大的作用。

除了環亞國際事務研究所之外,還有環亞金融。作為劉東現在手下最有價值的吸金機構,環亞金融在香港的影響力絕對比環亞國際這個母公司更加出名。雖然環亞金融在香港的手筆比起國際金融上面小得太多了。

但之前因為劉東指點環亞金融儘可能的花低價購入了幾塊香港的地皮,由於現在香港地皮升值的勢頭很猛,所以環亞金融在香港也有了很大的名氣,那些想要地皮的公司,都盯上了環亞金融。因為他們知道環亞金融並沒有在香港搞房地產的興趣,所以這些地放在環亞金融就是拿出來賣的。對於地產公司,沒有什麼比地皮更加重要的東西了。

其實拿下這些地皮,劉東還要感謝那些英國佬,要不是他們為了政治目的把香港的地皮炒得很低,劉東也不會那麼順利的就拿到這些地皮,而且花費的美元並不是很多。當時的港幣因為談判的問題,地位不穩定,綠油油的富蘭克林足以讓那些想要出逃香港的人低價轉讓。

除了這兩個公司,還有最開始吳一平在香港搞的一個東平機械製造公司,現在的歸屬也是在環亞國際,雖然這個機械製造公司的產品並不多,但是由於香港的政策,這個機械廠的機器,絕對讓人眼紅,東挪西湊,現在裡面的機器並不少,雖然主要用來研究,但是全力生產,能量也不會很小。

所以,單單在香港,劉東手下就有一個總部,還有三個子公司,底蘊非常大。這也得益於公司這幾年的快速發展,錢多得沒地方花,所以抽出一部分補給子公司,讓子公司的底蘊也慢慢的變強了。

而在日本這個老對手老家,劉東的公司也有兩家。一個是專程挖牆角的東方工業公司,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產品流入日本市場的奇怪公司。而另外一個就是之前建立起來的一個皮包公司,日本本島地產株式會。

當然,現在這個日本本島地產株式會,可不再是一個皮包公司了。由於還沒有結束金融戰的時候,劉東就率先提出要圈日本的地,所以,現在本島地產株式會,由於有了劉東撥付的十個億美元,低價吸納了無數的地皮,在日本地產界,也算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

當然,對於這麼一個讓日本人自豪,並且常常報道的新星,如果讓他們知道這個公司的後臺老闆是一個華夏人。想來他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用讚美的語氣報道了。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劉東也有兩家公司,一個是環亞國際風投公司,而另外一個就是做機床的斯密特數控機床製造廠。環亞國際風投公司,主要就是針對那些現在還在成長,以後必定會變成巨無霸的公司,猶如甲骨文、微軟、思科、還有未來的雅虎、谷歌、亞馬遜等等網際網路企業。不求控股權,只求能夠入股這些公司,能有一個百分點的股份都得要爭取。而現在,環亞國際風投公司就在和比爾童鞋談注資的問題。

除了美國這些公司,還有環亞金融旗下的那些開設在開曼群島的那些公司,由於當初劉東要求分散資金的原因,在開曼群島現在至少有劉東五十家皮包公司。這些皮包公司,是真正的皮包公司,每個公司除了一個名義上的經理之外,其他的就連掃地大媽都不一定有,至於辦公場所,那就更沒有了。如果那些經理自己的狗窩也算是辦公場所,那的確能算得上是有。

這麼一統計下來,劉東才發現,自己手下的企業真的不少,而且,這還沒有算上還在籌備的鋼鐵公司。那些不算在公司範圍之內的皮包公司除外,真正在運作的公司居然達到了十一家之多。在公司出現管理問題的情況下,這些公司還能夠圓滿的完成工作,不得不說,是一個不小的奇蹟。

看到陳潔整理出來的完整的資料,即便是那些現在還不懂得現代化管理的核心人員,都覺得現在公司的確是混亂得有夠可以,沒有出現問題,那絕對是滿天神佛保佑。

而懂得管理的那些人,包括那些被帶來的新人,都在腦門冒冷汗,這樣的公司居然還能夠正常的運轉,絕對可以去申請世界吉尼斯記錄。

劉東拿著手裡的資料,對著公司的人說到:“同志們啊!這樣的公司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