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侷限於電子郵件的情況下,手機也是奢侈品,但這麼大的訊息,傳播速度依舊迅猛。
在後世,可能三千萬人民幣的投資,引起不了太大的轟動,任何一個稍微有些實力的地級市房地產商,都有比這個還要多的資產,就更別說在十年後網路燒錢的時代,五百美元不少,一億美元不嫌多。
但現在是什麼年代?八七年,八七年的下半年,在全國範圍內,能有千萬人民幣規模的私人企業,都屈指可數的年代。三千萬人民幣,實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且這三千萬人民幣,環亞的要求僅僅是建立一個國家級的科研所。
別看掛著國家級的頭銜,但在這個年月,想要搞個國家級的頭銜是非常容易的,別說三千萬,就算是三百萬,都可以搞一個小型的,尖端性國家級科研所。
當其他的大學領導聽到這個訊息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水木大學走狗屎運了。第二個反應就是,為什麼環亞不和自己的大學談關於產學研的問題?別說三千萬,就算是三百萬,都能解決很多問題。
咱們大學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高素質的人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能力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水木大學不就是名氣大一些麼?咱們也不差啊?憑什麼你水木大學吃肉,我們這些大學連湯都沒有喝到?這可是三千萬人民幣啊!咱們啥時候這麼富裕過?
別說一個國家級的科研機構,省著點用,十個國家級的科研機構我們都能建立起來。只要教育部敢批,我們就敢建。這樣的想法,出現在大多數有實力的學校領導者的腦海裡面。尤其是那幾個和水木大學相差不大的大學,就更是跳腳了,三千萬就讓你們水木給吃了,憑什麼?論級別,咱們都是一樣的,論起師資力量來,我們也差不了多少,憑什麼是你水木大學扭扭捏捏才答應下來,而我們這些熱烈歡迎的卻連湯都喝不上,沒道理嘛!
劉東這個始作俑者,根本就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方向,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因為就在和水木大學簽訂協議以後,環亞公司在京城分部的電話,就響個不停。這其中,有前一段時間因為廣告影響,想要找工作來的,但更多的,居然是現如今國內的各大高校的來電。
他們當然沒有明確的說什麼一定要參加產學研的話題,但他們卻對建立國家級科研機構,表示了很濃厚的興趣。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反正劉東早就打算在國內建立起一個廣泛意義上的產學研聯盟,能拉來更多有實力的學校,對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劉東卻沒有想到,其他的大學居然相當的性急,不但打電話,還向教育部施壓。說什麼好處不能都讓水木大學給佔了,大家都是一個媽生的,憑什麼要不平等對待?如果說教育部這邊還好打發一些,但來自國務院的傳話,就不是那麼容易打發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國內的這些大學,尤其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學,不但是教育部在垂直管轄,就連國務院那邊,也有管理的權利,也就是說,像水木這樣的大學,頭上不僅僅只有一個弱勢的教育部當自己的大佬,他還能聯絡到國務院。
當劉東還在為接下來該如何讓其他大學就範而苦惱的時候,其他的大學居然直接就向上面施壓,要求獲得同等待遇。對於國內政治上問題處理能力不強的劉東,也就只有求到自己大伯的頭上。他好歹在中央部委裡面待了那麼多年,如何處理這方方面面的問題,比自己這個菜鳥拿手多了。
劉長征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又一次的見了劉東,看到劉東那苦惱的樣子,劉長征笑道:“怎麼?自己搞出這麼大的局面,卻不知道該怎麼收場了?叫你搞大動作,你居然就搞起了這麼大的動作,現在就連副總理,也在向我詢問,說環亞公司既然有志於建立起龐大的產學研計劃,那就不能僅僅讓一個水木大學牽連進來,那樣範圍太小了。雖然搞試點需要謹慎,但也不能謹慎過頭,好歹是別人外國人的成熟理論,適當的放寬一些條件,也不是不好商量的嘛。”
“大伯,我看他們不是看到產學研的好處,而是看到我們環亞的錢了。要是我們環亞公司不出錢,你看他們的態度會像現在這樣麼?”聽到就連副總理也在給那些大學遞話,劉東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惶恐。
“你明白就好,誰教你們環亞那麼大方。三千萬人民幣,就搞一個國家級的科研機構,而且還僅僅是給一個學校,別的學校豈會不眼紅?水木雖然大,但也不是一手遮天,其他的大學也不差,當然心理不平衡了。別看現在僅僅是副總理和我討論這個事情,要再過幾天你們環亞還沒什麼動靜,我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