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沒有多少人待見,但真正有底蘊的大學生,依舊是非常搶手。
這樣的情況下,要是劉東還不能夠真正的正視這些問題,那他所建立的公司就是空中樓閣。沒有完整的規劃,和強大的執行力,一個公司想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當中獲得一席之地,那是不可想象的。當然,這並不代表後世國內的那些壟斷性國企,那些企業,就算做得再垃圾,依舊財源廣進,這個確實沒辦法做對比,只能說是這種事情是特例。
在香港招收人才,自然不會像是在日本那樣,能夠招收到很多工業研究方面的人才。因為香港的地域特徵和規劃,就不能夠存在這樣的大工業範圍。
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方面的人才就會少。一個公司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就離不開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要僅僅是隻有科技底蘊,那就成了純粹的研究院了。產品研發,銷售,再反哺研發,才是王道。
現在劉東所擁有的科技研發能力已經不弱了,但是在行政管理和銷售這個環節,劉東所需要的人才就不夠看了。雖然到現在,劉東的第一份產品都還沒有做出來,但也不得不現在就開始打磨團隊。要不然等到產品出來了,卻突然發現根本就沒有人員來管理和銷售,那就悲劇了。
對於管理和銷售人員,香港所有的人才就比較多了。由於香港地少人多,研發人員和工廠放在香港明顯很不划算,所以這年月,香港很多公司,和東南亞聯絡比較緊密,基本上稍微大一些的企業,都是把自家的工廠設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亦或者是泰國。而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是在香港。
這樣就照成了,香港本土其他人才可能不太突出,但是管理和銷售專業方面的人才,就如過江之鯽。再加上香港大學這些高等學府每年都輸出大量的人才,讓香港變得人才濟濟。
有這麼好的人力資源,要說劉東招聘應該算不上多困難。但實際上,這其中卻有一些小小的不方便。因為劉東的公司是要面向大陸的。
去年在香港因為發表了中英聯合宣告,香港迴歸鬧得沸沸揚揚,很大一部分香港人對於迴歸這個嚴肅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當局有意無意的煽動下,這種討論的對立性更加強烈。
延伸到香港的普通民眾,對於這種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就更讓人有些無所適從。劉東要基於大陸來招收人才,就弄得有些不太好辦。因為對很多人對於大陸沒有安全感,尤其是在英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那些精英們,對於劉東公司就更加抗拒。
劉東招人,居然沒有多少人前來應聘。這樣的情況,弄得劉東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因為這觀念問題,並不是錢就能解決的。而且現在香港的發展前景還是充滿希望,雖然受到了中英聯合宣告的影響,但那些精英要想找個好工作並不是很困難的。所以,對於劉東的公司,就表現的興趣缺缺。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有人來劉東的公司應聘,因為很多聰明人都看到了來自大陸的商機和誘惑,對於一家主打大陸的公司,還是相當有認同感。但是,這樣的明白人,在這個時候的香港畢竟不多,遠遠達不到劉東預計當中的期望。
尤其是陳志豪在日本高歌猛進的時候,他這個真正的老闆卻在香港連人都招不到,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但成績卻是實實在在的,騙不過別人。
雖然大多數的時候,老闆的理念是有事秘書幹,沒事兒幹秘書。只要學會放權,讓有能力的人去做他所擅長的領域,這樣就是一個好的老闆。但是,劉東好歹也是真心想做一件具體的工作,誰能知道香港人民居然那麼不給面子。給他們工作機會都不要,弄得這兩天劉東的心情那是份外不爽,連對陳潔都顧不得發展發展小曖昧,玩玩小情調。
最後,還是非專業性女秘書陳潔給劉東指了一條明路。既然現在這些香港人那麼信奉英國人,那就聯合渣打銀行開個招聘會,就不信這樣還不能夠成事。反正劉東的公司從建立以來,就沒少麻煩渣打銀行,他們之間的業務來往也比較頻繁,對於香港人來說,渣打銀行這塊牌子,可比劉東的環亞國際有名氣多了。要是能拉上渣打銀行,想來很多問題都是能夠迎刃而解的。
被陳潔這麼一提醒,劉東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是鑽進了死衚衕。放著渣打銀行這個大牌不打,卻偏偏要玩什麼自力更生。他的公司雖然在香港上層社會不是什麼秘密的存在,都知道劉東的公司很生猛,但是在香港平民社會當中,卻宣告不顯。
單單就把自己公司的牌子打出來,那些應聘的人誰知道你是幹嘛的?雖然劉東的公司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