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團的成員道:“我真不知道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越飛同志語有所指,基於上一次和德國的談判,他不知道這一次面對中國人該怎麼處理。是馬上籤約還是等托洛斯基那邊的進攻結果——收到察裡津被佔領的訊息後,托洛斯基立即調兵遣將,佈置對察裡津的進攻。
“完全不必等托洛斯基!”斯大林同志明白越飛的意思,當即就出聲否定:“就憑藉他那些軍事專家、那些資產階級分子是收不回察裡津的。”
“可中國人並不承諾和約簽訂後就將察裡津和阿斯特拉罕還給我們,如果他們將察裡津交給白軍……”代表團的成員索科利尼科夫道。確實,和談的本意就避免南面的局勢迅速惡化,可中國人不承諾交還察裡津和阿斯特拉罕,那和約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真要將察裡津交給白軍,那他們又何必和我們和談?直接和高爾察克的聯合,進攻喀山不好嗎?”斯大林很清楚東線和南線的情況,不由大聲反問。“只要和約簽訂的足夠快,我們在白軍上來之前就接管察裡津,那將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穩定住南線局勢。”斯大林同志說完後又看向代表團團長越飛,道:“我們應該儘快簽訂和約,而且是越快越好!”
“斯大林同志,可他們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西面的邊界離伏爾加河太近了。”軍事顧問薩莫伊洛將軍道,“況且如果我們馬上就答應對方的條件,那黨內的同志會怎麼看?”
“邊界並不是問題,我想對方也不會在邊界問題上糾纏不放。他們真要是在乎土地,北方的邊界又何必離西伯利亞大鐵路兩百公里?”斯大林再次反問。“中國人的底線我想很清楚,他們不想和我們因為邊界問題而過於關係緊張,這才有兩百公里的退讓,所以按照這個底線,在伏爾加河以東兩百公里處確定雙方的邊界是可能的,甚至是三百公里——如果最後一切都談妥,就剩邊界這一個問題未解決的話,他們也很有可能會退讓。真正的原因是中國人不想與我們為敵,不然他們何必對我們援助贖買貸款?”
顯然,胡文耀的一些行動讓斯大林對中國的看法有所改變,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出兵打擊了他的政治對手托洛斯基,這對於黨內同意建立他所提倡的、完全是由布林什維克軍官組成的新式軍隊有極大的好處,且按照胡文耀最後的信,這支軍隊將被中國人武裝,同時將領都會是他的人。
鋼鐵同志反駁了索科利尼科夫對中國的懷疑後,對於簽約快慢的問題,他看著團長越飛道:“親愛的阿道夫,如果您不認為這是另外一個佈列斯特和約的話,我們可以等著托洛斯基和他的那些軍事專家們進攻後再簽約。但我敢肯定,即使中國人不更改條件,南方的局勢也將變對我們更加不利,到時候察裡津是不是能從白軍手裡奪回來,我抱有極大的疑問。”
“我贊成斯大林同志的觀點。”革命前夜,因為不同意武裝奪權,季諾耶維奇和加米耶夫居然將起義資訊提前透露給了孟什維克的報紙。因為這個原因,加米耶夫和季諾耶維奇的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寬大為懷的列寧同志最終原諒了他們,這一次和中國和談,完全迎合列寧同志意思的他非常賣力。
“中國人並不是想敵對我們,只是等待了很久執行委員會一直不同意和他們談判,所以他們憤怒了。並不是我們懼怕中國人,但顯然中**隊的戰鬥力在歐洲戰場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檢驗,他們甚至不比德國人差。想想吧,如果他們和日本人真的從察裡津沿著伏爾加河打到喀山、打到下諾夫哥羅德,那革命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季諾耶維奇雖然是布林什維克元老,可自從那件事情後他的話在黨內就不再有什麼分量。他的話說完,代表團團長越飛道,“我想在繼續談判的同時,我們應該祈求托洛斯基快一些進攻。”
代表團糾結於該何時與中國人簽訂和約時,察裡津北面五十公里處的杜博夫卡火車站托洛斯基專列上,托洛斯基、蘇東方面軍司令卡面涅夫、革命軍事委員諸人、第十集團軍司令、以及蘇東方面軍下轄的五個集團軍中的四個集團軍的司令員、伏爾加河區艦隊司令、都聚集於此召開戰前會議。
只是,集團軍司令員在幾天之內趕到杜博夫卡並不是太難的事情,但除了半數收攏的第十集團軍,其他集團軍要想在幾天之內就趕到杜博夫卡根本不可能。隨著五個禮拜前對喀山、薩馬拉的勝利,除了圖哈切夫斯基的第一集團軍外,其他四個集團軍都陷在喀山以東的漫長戰線裡。(未完待續。。)
辛卷 第六十九章 傷疤
除了從東面調集部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