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骨揚灰,因此攻勢極為猛烈。此路不出數日就攻佔了亦佐,而後不待休整又夜襲白水關(今沾益縣白水鎮),將親自駐守於此的革命軍第一軍總司令胡毅生殺的大敗。
白水關一失,首當其衝便是沾益,而沾益自古稱為入滇鎖鑰,為曲靖之門戶,而曲靖則又稱為雲南之頭目。沾益破則曲靖破,曲靖若破,那雲南全省必不可守。在明裡暗裡驅逐蔡鍔救師往雲南叛亂之前,總參謀部便制定好了從貴州盤州進攻曲靖之計劃,所需物質也早早運抵貴陽,現在進展這麼迅速,雖有賴於謝汝翼等人急切復仇之故,更有總參計劃得當、總後供給充足的功勞;而眼下局勢,雲南之得失成敗,全在沾益之戰。(未完待續。。)
ps: 注:黃三德口述,洪門革命史,七、遊埠之經過。
庚卷 第八十九章 追擊
陽春三月,滇東山林的野花已經盡開,青山白雲下那一片奼紫嫣紅煞是好看,不過護法軍第二軍一旅旅長蔣志清少將卻視之如無物,楊逆之復興軍攻勢迅猛,若是己軍再敗沾益失守,那曲靖便守不住了,而曲靖守不住,那接下來就是馬龍,馬龍若是也守不住,那……
旅長皺眉凝思,當地的舉人劉雨村正向他介紹六百年前的白石江之戰。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親自部署,調集軍隊三十萬人,以傅友德為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兵出征雲南。出師時,朱元璋想傅友德面授機宜,曰:‘曲靖,雲南之咽喉,即下曲靖,大軍直搗雲南,破之必矣!’。是年十二月,明軍攻下普定、普安,進至曲靖,元軍大將達裡麻則速領兵十餘萬在曲靖駐守。
當是時,元軍沿白石江南岸佈防,築營麻黃衝至梅家園一帶;明軍則駐守白石江北岸豐登至大坡寺一帶。決戰之日,明軍從駐地佯渡白石江,誘使達裡麻調精兵防守,大將傅友德則親率主力從上游偷渡過江,繞至元軍後方,形成對元軍之包圍。總攻時,沐英縱鐵騎直搗達裡麻之大本營,元軍倉惶應戰,結果全軍覆沒。是役,元軍被俘者數萬,大將達裡麻被生擒……”
本以為文人嘴裡能說出一些方略來,不想說的卻是元軍全軍覆沒,再聯想到現在護法軍和復興軍的戰略態勢,副旅長吳忠信眼光一寒,就像用馬鞭抽劉雨村幾鞭子。不過他鞭子一抽便被蔣志清給攔住了。“禮卿,何必跟一個酸儒見識。明元兩軍之戰。這是史實,他不這麼說難道還能說元軍大勝明軍大敗?我之本意是想在沾益失守後。在此以白石江為屏障建立防線,不過以明元之戰看,這裡也未必守得住。”
蔣志清讀書不多,似乎是秀才沒考上就去了讀軍校,所以對有學問之人較為尊敬。吳忠信知道這個弟弟如此,只好橫瞪了劉雨村一眼,才對他道:“那他孃的守哪裡?難道就守在曲靖城內?若是這樣,那城內的寥廓山就是重地了,此山一失。復興軍的大炮機槍便可橫掃城內。”
“哎!守寥廓山何用?”蔣志清很明白復興軍炮火的猛烈,並知道他們此次進兵,居然還帶有超過兩百公厘的攻城野戰重炮,也真不知道這些重炮是怎麼運到這裡的。“就在此地防守以白石江拒敵吧。要是退到城內,那重炮一來,多少人都要死光了。”
蔣志清決定在白石江設立第二道防線,他更是仔細的望遠鏡裡打量白石江北面的一切,待看到正北方有一座大墳凸起、橫擋射界,便有心將其剷平。只是擔心這大墳是當地氏宗的,便又只好請教身邊清冷孤傲的劉雨村,“劉先生,請問那是誰家的風水?”
“哪裡?”劉雨村年已五十。癸巳年(1893)中舉後曾任貴州安南縣令,因憤於朝政貪腐,甲午戰敗。任滿後便會家務農。新朝開始始有新氣象,不想雲南忽起叛亂。明曰護法、暗為賣國,拿的更是俄人的盧布。老先生雖是清之遺臣,但人卻是中國人,所以對眼下這些蔣志清等人很是鄙夷。
並不是太樂意的,劉雨村順著蔣志清指著的方向,他雖沒有望遠鏡,但一看那是麻黃村的方向,當下傲然道:“此乃前明副都御史唐時英唐公之墓。”
唐時英是誰蔣志清這個半文盲當然不知道,劉雨村再次鄙夷道:“唐公是你們在昆明城所殘害唐蓂賡之先祖,其現已被鄉人葬於其祖近旁。朝代興替、世道輪迴,唯有公心永流於世,將軍儀表堂堂,身為漢人,何為俄人之走狗?”
“放肆!”劉雨村諷刺之意,不光吳忠信聽的刺耳,就連蔣志清也聽不下去了。他喝過之後 便對副官道:“帶劉先生下去吧。”待其走後,蔣志清苦笑道:“娘希匹!全國都在聲討我們這些盧布黨,可他們難道不知道,復興會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