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7部分

身,更戍頻繁等,使軍費支出浩大。

但是如果沒有這項制度,宋朝能否保持歷代不可企及的內部的安定繁榮實屬難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政策具有社會保障的性質,是“政府在為國家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買單。”要革除冗兵之弊。就要以犧牲社會穩定為代價,怎能不慎?

話說回來。大宋重金養著的又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呢?

由於宋代“以文抑武”的文官制度貫徹實施,在宋代培養起一種輕蔑武人的觀念。尹洙曾比較說:“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未及也。”民間諺語也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充分體現了普通百姓對從軍的態度。

儘管宋朝政府擁有此時在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庫收入。同時還有技術工藝最高超的強弓堅甲裝備著數量舉世無匹的百萬常備軍,但在屢次對外戰爭中敗多勝少,與這種萎靡的民族心態干係不小。試想一個社會人人以從軍為恥,只能用高薪招募的方式獲得兵源,還需要在士兵臉刻字來維繫軍隊的穩定性,沒有尊嚴、沒有榮譽感這樣的軍隊如何會有強大的戰鬥力,人數再多也只是浪費米糧的一群飯桶。

而用文官指揮軍隊,“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內外相維,上下相制,等級相軋”,對武人的防範甚於防賊。再加上兵多而弱,缺乏訓練,禁兵排程頻繁。地方廂兵嬴弱,使有宋一代國力積弱。武功不振,無力抵制外患。宋與遼、西夏、金等強鄰交戰。迭遭失敗,終至今日險些滅亡,此實乃錢也花了,卻是棄本逐末……

同樣,“冗官”之弊與宋朝擴大科舉有關。而擴大科舉得以讓各種階層,包括平民百姓中的優秀人才參加到政權中來,從而加強執政基礎,保持社會穩定,這與“荒年募兵”異曲同工。而且我們還會發現,由此形成計程車大夫階層和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的精英和中流砥柱,成為引領有宋一代繁榮昌盛的中堅力量。

宋代統治者所信任和託付國事的就是這個階層的文人士大夫。這一大批出身貧寒門第卑微的知識分子能夠進入領導核心階層,出將入相,真正肩負起“治國平天下”的歷史使命,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們對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任途屢遭挫折,也此心不變。

特別關鍵的一點是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沒有勢家勢力作為社會背景,故也沒有深厚的社會根基和實力,其榮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極人臣,也不會對趙宋王朝構成潛在威脅。布衣卿相的仕宦經歷決定了他們對趙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對皇室的依附性極強。他們一旦被罷免,就不再對朝政發揮影響!

總之,兩宋期間的每次政權更替,政局有所波動,都是依賴士大夫的力量來平穩局勢,平衡各種政治勢力,保證國家的久治長安。為了維持這種‘和諧’便不斷擴大科舉得以讓各種階層的優秀人才參加到政權中來,從而加強執政基礎,保持社會穩定。

但是結果便是宋代科舉取士之多,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但是到了此時大宋已經不堪重負,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可要是對這些既得利益者動刀,難度可想而知……

再說冗費,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宋代收支基本平衡。但是這些錢大多用來支付龐大的軍費和公務員們的人頭費,用於民生和基礎建設的錢少之又少,每逢‘有事’便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百姓,靠橫徵暴斂來解決財政危機。大宋到了最會花錢的趙佶手中,他窮奢極欲,浪費驚人。蔡京和王黼斂財有術,稅賦是一加再加,百姓已經不堪重負,商人紛紛破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大宋的歷代皇帝和有識之士不是沒有認識到三冗的危害,也曾試圖改變這種狀態,但只是取得一效,轟轟烈烈的改革往往都是無疾而終,而情況不僅為得到改變,反而愈加惡化。

趙檉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深深體會到了三冗之害,使‘百姓’和‘朝廷’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已經到了非解決的地步了。否則即使不亡於外患,也得亡於內亂,不解決這個問題,便談不上中興大宋。所以即使明知是一片雷場也要趟過去,哪怕引來天雷滾滾也絕不能後退,因為他已經沒有了退路!

現在大宋經過伐遼之役,金軍的三次南下,京師失守,二帝北行等一系列重大打擊後,可以說成了一個破爛攤子,整個江北地區百里無人煙,除了少數州縣,官員多以逃亡、政權癱瘓、盜賊橫行,可以說大宋的整個官僚系統幾乎被摧毀,陷入了無政府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