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8部分

能工巧匠和民工十萬之眾。前後歷時四年,在底格律斯河西岸終於建成一座富麗雄偉的新城池。並正式定為阿巴斯王朝的都城,曾命名為‘麥地納?色蘭’。意為和平之城,但習慣上依然稱之為巴格達。

七、八世紀是巴格達的繁盛時期。城市中大興土木,一幢幢富有阿拉伯風采的建築相繼出現。曼蘇爾又在城郊另建一座宮殿‘永恆宮’,並在河東岸為皇太子建營壘、府邸和清真寺,河東西兩岸用浮橋連線,互為犄角之勢,使其成為當時中東廣大地區最重要的文化與貿易中心。

八世紀中期至九世紀,巴格達城再次擴建,廣建清真寺、宗教學校、圖書館、天文臺、客棧、驛館、市場、澡堂及市政交通設施。於此同時學術活動也十分活躍,各派別的學者在宮廷的贊助和庇護下,著書立說,在古蘭經學、聖訓學、教法學、凱拉姆學及文學藝術方面均作出了重大成就。這些使該城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哈里發帝國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和宗教中心,同中國唐朝的京城長安、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道被譽為當時世界三大名城。

…………

進軍的道路越來越不平靜,在距巴格達城二百里時,艦隊不斷受到來自岸上和水上的騷擾,以致不得不幾次停下來以艦炮驅散來敵,可對於綿延十數里的艦隊來說也是不堪其擾,大有顧此失彼之感。面對當前形勢,馬威和幾位將領商議,步騎軍棄舟登岸,沿河岸結陣而行,攻佔沿岸的城堡,掃除城外的敵軍據點。

步騎軍選擇了一處水面開闊,河岸平緩的地點登陸結成陣勢,龍騎兵遊弋在隊伍的外緣負責偵查敵情和驅離靠近大隊的小股敵軍;驃騎兵則佈置在中間組成一道堅實的隔斷,為龍騎提供支援;步軍則處於陣列的內側,不過他們的機動也是依靠從沿途‘徵調’的車輛,即可免於在酷暑中行軍之苦,也可跟上騎兵的腳步;而船隊伴隨大軍緩行,併為陸軍提供火力掩護和輜重。李貢

其實最令宋軍苦惱的不是敵軍的騷擾,而是這裡酷熱的天氣。白天太陽整日炙烤著大地,人稍微活動便是一身大汗,即便是晚上和凌晨似乎也相差不多,好在大路都是靠著河流,使他們不必為尋找水源發愁。

為了保持戰鬥力,馬威下令除負責警戒的部隊外,士兵可以脫下皮甲,著單衣行動,但是武器裝備不能離身。並將行軍的時間安排在日落之後和日出之前,白日在岸邊的樹林中宿營休整。宿營時嚴格按照規定挖掘壕溝,修築工事,佈置明暗哨,且宿營地必須在艦炮的有效射程之內。

而自從步騎軍登陸後與敵直接衝突的此數也開始增加,塞爾柱往往會選擇宋軍行軍時突然快馬殺出衝擊宋軍大隊。這些騎兵頭戴圓錐形戰盔,盔頂上有一簇彩色馬鬃,身披鎖子甲,左臂上縛著圓盾,盔甲外面還穿著長長的披風。戰馬的頭、頸、胸等部位也都掛著馬甲,馬鐙上插著長槍,槍上飄著槍旗。身上帶著弓箭,長刀,有的馬鞍旁還掛著戰斧或是鐵骨朵

看敵騎的打扮就基本可以判定他們是屬於重騎兵,但是這些人的動作似乎沒有受到沉重甲冑的影響,且其戰馬十分神駿,載著身穿重甲的騎士依然能快速的奔跑。他們一出現往往會快速接近首先襲擊在外圍警戒的小隊遊騎,其能在不過幾息的時間就能射出五、六支箭,只是射程和準頭讓人不敢恭維。

即便如此也能讓宋軍遊騎手忙腳亂,而敵騎藉機靠近將宋軍遊騎擊於馬下,如果有機可乘他們會快速向行軍中的宋軍大隊發起襲擊,一旦遭到反擊或是有大隊騎兵攔截馬上轉身遁走,並不接觸,宋軍有心追擊,但往往由於戰馬的速度遜於對方,且擔心中了敵埋伏,也只能眼睜睜的看其遁走而無可奈何。

“李將軍你怎麼看?”連番受到襲擾,而宋軍往往無法傷其一根毫毛,讓全軍上下十分憋氣,馬威親自策劃了一場伏擊,抓了三個活的,打死了五個,也讓他們得以近距離的瞭解下對手。

“這些人的裝備不亞於金軍的鐵浮圖,應當屬於精銳之列!”李泉擺弄著從敵人身上拔下來的盔甲說道。這些人的鎖子甲可以覆蓋從脖頸到大腿的大部分身體,腳下是包鐵戰靴,小腿上也帶有脛甲;手和腕部帶有鐵手套,只有手臂沒有帶甲,估計是為了保持使用武器的靈活性。

“嗯,這些人卻比鐵浮圖難纏多了,他們身著重甲卻行動迅捷,除了戰馬優良之外,怕是從小便接受訓練,否則別說披甲上陣,就是大熱天的穿這麼一身也得被烤熟啦!”王剛踢了踢地上的戰甲說道,按說一副好的甲冑往往會被武將視為珍寶,可對於宋軍來說卻是沒有多大作用,他們手持的火器一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