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之火’,沒想到這已經消失了數百年的神秘武器在此現身,並有幸讓自己碰上了。
看到這海戰‘終極武器’,驚恐萬分的米蘇提意識到敗局已經無法挽回,無奈下令艦隊撤退。可退出擁擠的海峽也非易事,殘存的軍艦接到命令後東突西撞卻難以衝出自己人的包圍,一些起火的戰艦反而成為火種將大火四處傳播。
米蘇提已經顧不得許多,指揮著旗艦利用其高大的艦身將幾艘擋住去路的己方戰船撞沉,殺出一條血路,才狼狽的得以逃出海峽,遠離了戰場。此時殘陽西垂,逃出生天的米蘇提卻沒有一絲死裡逃生的喜悅,他回望海峽,整個天空都被火光映得通紅,濃煙籠罩著整個戰場,海面上飄滿了被暗流衝出的死屍、破船板和斷槳。目睹慘狀,他不禁失聲痛哭,收攏逃出海峽的殘軍向東駛去!
海峽中的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才漸漸熄滅,一支橫行波斯灣數百年的海軍一戰便化作了灰燼,沉入了海底。經過一天的周旋戰鬥,宋軍擊沉敵艦上百艘,焚燬敵艦三百餘艘,俘獲三十多艘,僅有四十多艘敵艦逃脫,而自身傷亡不過幾十人,且無一艘戰艦被擊毀,再次創造了新式戰艦的又一個輝煌戰績!
當次日大宋艦隊再次出現在阿拉伯河入海口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的進入,艦隊成兩路縱隊浩浩蕩蕩溯流而上,直撲塞爾柱帝國重鎮勃薩羅城……
第三百八十一章 前進
當大宋遠征軍艦隊溯流而上,離勃薩羅城還有十多里時便看到前方濃煙滾滾,好像發生了什麼大事情。待艦隊到達時才發現勃薩羅城主米蘇提大敗逃回城後,想著敵軍將到,自己兵力折損殆盡難以抵擋,乾脆棄城而逃,臨走時不忘縱兵搶掠並放了一把火,想著自己得不到也不能留給敵人享用。
好在宋軍追得緊,米蘇提走得倉促,再者城中運河與水道交錯縱橫成了天然的防火帶,因此大火還沒有蔓延至全城。艦隊沿著運河開進城中迅速控制了總督府,迅速將火撲滅,好在米蘇提只將最為貴重的物品卷跑了,從火中還是搶出了不少好東西,尤其是那堆滿倉庫的亮閃閃的金幣,簡直晃瞎了眾人的眼。
總督府是個獨立的城堡,豪華堪比皇宮,面積廣大且結構多為石質,加上撲救及時還有半個宅院堪用,臨時帥府就設在了這裡。隨後程僖綬出動軍兵控制河口碼頭,佔據交通要道,將趁火打劫者就地處決曝屍示眾,迅速平息了城中的騷亂,城中的民眾也自發的組織起來撲滅了城中各處火點。
程僖綬沒有在城中濫殺,次日他召集未能逃出城的官員和宗教首領、及商會管事,講明大宋海軍到此並不想傷害百姓,到此是想找他們大汗問罪的。只要大家各司其職,安分守己,不攻擊宋軍便相安無事,若是不配合試圖作亂他們也絕不客氣,在刀槍的威逼下這些人能說什麼,多數人選擇了與宋軍合作。於是這些前政府的官員和宗教人士組成臨時政府。繼續由他們出面管理城中事務。這樣一來降低了人們的反抗情緒,城中的局面迅速得以穩定。
雖然過了火。勃薩羅城畢竟也是座處於交通要道上的重鎮,東西方交匯處的重要市場。發達的商業使物資十分充足豐富為宋軍籌集補充物資提供了方便,也使繼續北進有了充足的物資保證。這樣他們便取得了在塞爾柱陸地上的第一個落腳點,勃薩羅城成為其進軍巴格達的前進補給基地。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是西域兩條著名的河流,對於處於乾旱地帶的亞米尼亞高原地帶有著特殊的意義,孕育和灌溉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早就了一方肥沃富庶之地。為了打通兩河平原與波斯高原的水陸通道,阿拉伯人在卡倫河與阿拉伯河接近相交的“霍拉姆沙赫爾”挖通了運河,正式將兩大水系打通。
運河的貫通使船隻可以透過底格里斯河中游上的航道通航到阿拉伯河畔的勃薩羅港口。而宋軍也得以繼續乘船北上攻打塞爾柱國都巴格達城。但如今已經進入內陸的遠征軍,水軍和陸軍的角色也隨之轉換。看了這麼長時間戲的步騎軍們將成為接下來作戰的主力,而水軍將淪為給他們打下手的輔助部隊。
由於前方的底格律斯河水位較淺,五嶽級和神級戰艦船身高大,吃水較深,無法在內河中航行,同時颶風季也將到來,波斯灣上狂風肆虐,船隻無法下海。十幾艘主力艦隻好與同樣無用武之地的大帥程僖綬‘淪為’留守,充當勃薩羅城守備隊。免得被敵人抄了後路……
在波斯語裡,巴格達一詞意為神賜的地方。八世紀初阿巴斯王朝第二代君王阿里發曼蘇爾發現這裡是水陸要衝,並且氣候宜人,便在原來小鎮的基礎上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