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睬什麼聖旨,依然我行我素,該幹啥幹啥…
高順貞接到國主的諭令後十分生氣,他不但不為自己說話,還要拋棄自己另起爐灶依靠大宋解決問題,簡直不將高氏放在眼裡,他立刻徵調兵勇準備向都城進發興師問罪。他之所以這麼大膽,也是有底氣的。為了削弱段氏勢力;控制國政;至大理國後期;高氏有意在軍事上採取了強高弱段的方針。
高氏一方面把大理**隊的精銳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則著力發展高氏的地方武裝,而在王錢之地軍事力量反而相當薄弱。因此在大理國後期的政治衝突中;高氏子孫誰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帶兵入京;廢相立相,段氏卻只能乾瞪眼毫無還手之力,段譽的不配合讓他起了‘換馬’之心!
另一個不服的是屬於烏蠻的羅婺部。由於段氏建立大理政權依靠的均是滇東、滇東北、滇中、滇南及黔西的烏蠻,建國後大肆封賞,減免徭役。這些被封的烏蠻貴族都是世官世祿,管土管民的大、小封建領主。其中烏蠻貴族阿而為羅婺部長。他常侵佔鄰近各族人民土地以擴張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
至今烏蠻阿而併吞諸蠻聚落三十餘處,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隸羅婺部。勢力的日漸強大,讓羅婺部的野心也隨之膨脹。他們利用動亂之際也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卻不去攻打高氏盤踞的地盤,而是攻伐周邊的小部落,大肆吞併他們的人口和領地,對於國主的詔令他們只當是笑話,不僅沒有停止征伐,反而加快速度,意圖迅速搶佔地盤擴充實力準備對抗討伐…
面對如此形勢。段譽除了放放嘴炮毫無辦法,但是已接到其求援信的高寵卻不能任其發展,挑戰大宋的權威。限於皇帝的命令,也就是說戰爭只是帶有懲戒性質的行動,他不能發動全面戰爭,只能進行有限的打擊,進而實現皇帝的戰略企圖。現在兩隻鳥出頭了,高寵就決定拿他們開刀了。
早在數月前高寵就已經接到皇帝下達的戰備命令,要其做好對大理作戰的準備。他便領狼翼軍南下至瀘州,以軍事演習為名調集兩路府軍展開戰前訓練,囤積物資,同時在當地土著中挑選精壯編入隊伍。這些人自幼生活在山區,擅於攀登,而且多與大理國的邊民發生爭鬥。熟悉他們的作戰方式,可為己所用發揮他們的特長。彌補他們不熟悉山地叢林作戰的短板。
經過數月的適應性訓練,各部已經調整到最佳狀態。物資也準備充足,先頭部隊以建立保護區為名先期進入大理熟悉作戰地域。現在既然有人不服,那麼高寵也就不客氣了,正好也可安慰下自己未能參加攻克燕京之戰的遺憾,他決定先撿硬的打,便把矛頭指向了善闡府。
善闡府是大理國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地又是高氏的世襲封地,經營了數代,是他們的根據地,境內共有烏蠻八個部,皆出於高氏,形成眾星拱月之勢。滇東的會川郡和姚州皆受其控制,可引為外援,戰事一起,便會迅速斷其退路,裡應外合消滅入侵之敵。
若想攻克善闡府就必須首先消滅這些部族武裝,逐層剝離,但這樣弄不好就要打成持久戰,不得不動用大軍,這與皇帝的速戰速決,有限打擊的原則不符。因此高寵決定採用單刀直入的戰術,以禁軍強大的火力開路突入開啟一條戰役走廊,由州軍控制交通線,保證前後方聯絡的暢通。
在驅逐攻打新丁部的大理軍時,狼翼軍一、二旅已經進入石城郡,高寵便將他們作為進攻的主力,同時調狼翼軍炮兵隊加強火力,調動內河艦隊十艘小型炮艦搭載兩營步軍沿南盤龍江順流而下進入滇池,控制水上交通,切斷敵軍的退路。廣南路州軍在開啟缺口後,立即控制制高點、沿途險隘及節點。
作戰計劃制定完畢後,宋軍便以新丁部族軍為嚮導趁著夜暗隱蔽進入出發陣地,戰鬥在凌晨時分打響,一旅以突襲的方式攻入嵩明部的寨子,擊潰其守軍後,立刻沿大路向善闡府快速突進,高氏控制的地方族軍慌亂之間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即使想攔,他們手中的長矛、大刀和弓箭也難以同宋軍的火槍、大炮相抗衡,往往是炮聲一響,山石迸裂,房倒屋塌,大樹傾倒,那些蠻軍便被嚇得鳥獸散了。
當夜幕降臨時,狼翼軍一旅在東川聯軍的配合下衝破層層阻礙,攻城拔寨出現在了善闡府的城下。他們之所以能這麼快兵臨城下,聯軍功不可沒,這些人都為本地土著,不但地理熟,人頭也熟。大家在一塊地盤上生活誰都有個三親倆好的,甚至還有親戚關係,他們又打著奉詔懲奸的旗號向途中的寨子借道,那些人對高氏也不都是百分百的忠心,更多的是迫於壓力,可能比之這些人更恨高氏,便睜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