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接著是重新分析和辨別探鏟所帶出的訊息是否真實,最後,他們對自己本身的
考古知識都發生了疑問。
正在考古人員四顧茫然,躊躇不前時,一個神秘的老頭出現了。他的出現,使
大家更為驚訝和迷惑起來。
在開始鑽探的第一天,一個年逾七旬的白髮者漢,便斜坐在不遠處的大樹底下,
眯著花眼向發掘工地觀看,他的出現最初並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太陽西沉,當考古人員拔出探鏟要休工時,白髮老漢從樹下慢慢地走過來,問
持鏟的程學華:“你的那地方有沒有?”只顧收鏟的程學華沒有回答,只是低著頭
反同一句:“你看有沒有?”老漢不再作聲,快快而去。
第二天依舊如此。
當移至100 米處時,老漢又無精打采地走到程學華的跟前:“你的地方有沒有?”
一樣的問話。
“你看有沒有?”一樣的回答。
這次老漢不再離去,表情有些憤然,說話變得生硬起來:“我不是問你嗎?是
你在蹾,又不是我在蹾。”程學華抬頭仔細打量了老漢一眼,見老人生得鶴髮童顏,
仙風道骨頗有幾分仙氣與神韻,他似乎感到了一點什麼,坦誠地回答,“我看地下
好像有,可是……”他把“不太敢相信”幾個字又咽了下去。
老漢眯著眼睛微微一笑:“你跟我來。”程學華奇怪地望望老頭的神態,放下
探鏟跟老漢向西走去。
大約離井口200 多米的地方,老漢停下來,依然面帶笑容地對程學華說:
“你不用蹾了,我告訴你,俑坑的邊就在這裡。”“什麼?”程學華睜大了眼
睛,怔怔地望著老漢那胸有成竹的樣子:“你這老頭不是騙人吧。”“信不信由你。”
老漢依舊微笑著,像神話一樣,在夕陽的照耀中,消失在坑邊的柿樹林,從此再不
見他的蹤影。
翌日,程學華按照老漢指點的位置,半信半疑地開始鑽探,果然有陶片被提了
上來。再繼續西探,未發現陶俑的蹤跡。老頭的話被證實了。
一年之後,整個俑坑被揭開,事實證明老漢所指的位置完全準確。考古人員曾
對這個神秘人物進行了種種猜測:有說是他多次參加挖墓取土,像風水先生所遇到
的經歷一樣,見過地下的陶俑。或者是他在此打過井,遇到陶俑時以為是不測的妖
怪,於是再度尋找位置,找來找去,對這裡的情況就有所瞭解。當然也有人估計是
老漢的祖宗曾給他留下了關於秦俑及陵墓情況的文字資料,他的祖宗甚至他本人都
曾有以盜墓為生的可能,從他神秘的行跡可以推斷,他曾在附近盜過墓的可能性似
乎更為可信,無論作怎樣的猜測推斷,隨著這個神秘人物的出現和消失,關於他的
真情也就無法作出一個更為完整和準確的結論了。
一個東西長200 餘米,寬度超過60 米的陶俑坑,在鑽探中得以證實。如此規
模龐大的軍陣,令考古人員目瞪口呆。他們在為自己當初的設想未免有些“小家子
氣”而感到可笑和悔恨的同時,依然不肯相信眼前的事實。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
新的見解:“肯定中間夾著其它的玩藝兒,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俑坑。”“也
許中間沒有俑。”有人提出了相似的理論。
考古人員圍繞俑坑中間到底有俑還是無俑的主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時難
分勝負。也難怪,這俑坑的氣勢也的確是太大了,即使是最偉大的考古學家見此景
觀,也不得不再三揣磨一番。
既然範圍已經探清,中間有無陶俑只有待發掘驗證。考古隊把情況向上級業務
部門彙報後,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這時,工地上的發掘人員除從當地招收的幾十
名民工外,又從當地駐軍借來百餘名解放軍戰士參加發掘,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
業的幾十名學生,在劉士莪教授的率領下也前來工地助陣,發掘程度明顯加快,僅
一星期,探方已探出一千多平方米,陶俑出土500 餘件。
隨著俑坑的擴充套件和陶俑的陸續出土,考古人員的思路也